银行业点评:银行资负视角-大行负债缺口何时扭转?
核心观点:
贷款派生存款等分析框架是基于全国货币流动性的总量,考察全国的货币派生与基础货币投放。但即使全国投放量是充足的情况下,也不一定高枕无忧。由于存款、基础货币在不同银行之间的不平衡流动,也会导致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紧张,另外一些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即结构性流动性紧张。2024年4月以来,中小银行资金充裕,但大行已出现了两轮负债缺口困境,给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
首先,大行为什么会出现负债缺口。(1)存差收窄是起因,核心是存款增速放缓。手工补息、同业存款被规范主要冲击大行,城农商行涉及规模较小。相较于大行,城农商行依托地缘人缘优势,客户黏性较强,且一般存款利率普遍要高一些,在大行高息揽存行为被规范后,存款产品竞争优势更强。另外,大行客群财富管理意识更强,存款挂牌利率经过几轮下调后已降至低位,存款产品吸引力下降,因此也会存在大行居民存款流向非银机构,部分资金最终流向了中小银行。因此,2024年4月以来整体呈现出大行存款增速放缓,中小银行存款实现较好增长的态势。资产端,在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大行承担的贷款投放任务更重,所以大行存差大幅收窄。(2)年初以来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大行是政府债券一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进一步加剧了负债缺口困境。(3)央行向银行体系投放的流动性不足是负债荒延续且加剧的根源。当市场出现结构性流动性紧张时,央行一般会向短缺行投放短期流动性。但此轮大行负债荒背景下,在央行暂停国债买卖下,2024年11月以来大行向央行借款规模大幅下降,且降幅高于中小银行。
大行负债缺口能否完全扭转,核心还是要看央行态度。手工补息、非银存款被规范的直接冲击虽是一次性的,但城农商行存款价格优势和客户黏性较强优势将持续强化,因此大行和中小银行存款增速分化短期是难以逆转的。因此大行存差改善只能是,私人部门经济活动景气度提升,资金流动起来后中小银行存款流向大行,或者大行资产扩张速度放缓,但这些短期都是难以看到的。综上,大行负债缺口完全逆转短期内仍寄希望于央行投放流动性,目前央行货币政需要平衡稳增长、防范金融风险(保息差、防范资金空转等)以及人民币稳定等多目标,货币政策相机抉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