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度策略行业配置观点:震荡不改趋势 业绩验证或为焦点

股票资讯 阅读:9 2025-03-24 11:01:21 评论:0

  内部宏观数据呈现修复,外部经济担忧加剧,行业轮动加快。本周(2025年3 月17 日-2025 年3 月21 日)市场受到业绩验证期和外部因素的扰动所带来的影响,A 股呈现出震荡缩量的格局,期间上证指数周跌1.60%,科创50 周跌4.16%,深证成指周跌2.64%,创业板指周跌3.34%,日均成交额回落到1.55 万亿元的水平。

      行业热点切换速度加快,科技与消费板块轮动明显,TMT 板块拥挤度回落,资金偏好从高位题材股转向低估值防御性资产,体现出投资者“谨慎而恐高”的心态:一方面,2 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延续平稳复苏,呈现“生产稳、消费暖、投资升”特征,政策效果显现,但物价数据表明趋势持续性仍需观察,信心待巩固;另一方面,3 月20 日,美联储FOMC维持利率4.25%-4.5%不变,符合预期,同时将2025 年美国GDP 增速预期从2.1%下调至1.7%,核心PCE 通胀预期从2.5%上调至2.8%,鲍威尔称关税可能推升通胀,市场对不确定性担忧加剧.

      当前进入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密集期,叠加海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前期持续上涨且位于估值高位的行业回调压力可能会比较大,近期交易更多地会围绕业绩验证展开,投资机会大概率会集中在:1)迎来拐点或者业绩强劲的行业;2)有新的催化点持续出现的板块。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投资机会将更多围绕业绩确定性和产业趋势展开。科技方向是核心关注领域:高端PCB 受益于AI 算力、新能源汽车及消费电子创新的多重驱动;深海科技则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和技术产业化加速。消费板块具备低估值修复潜力(家电、食品饮料PE 低于历史均值),叠加政策刺激,有望提振需求。

      (一)TMT-高端PCB:需求反转,产业趋势支撑可持续性增长行业经历2022-2023 年低谷后,2025 年AI、新能源车等新兴需求爆发,而前期产能扩张有限,供需缺口推升产品价格与毛利率,细分领域如高多层板、HDI 板产值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结合AI、新能源车以及消费电子的周期特点,PCB 行业的景气度将得以延续:

      1) AI 服务器与算力需求:2024 年全球AI 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6%,2025 年预计再增20-25%,推动高频高速PCB(如18 层以上高多层板)需求激增,该类产品在算力设备中用于降低信号延迟和损耗,成为核心增量。

      2) 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根据IDC 数据,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长38%,单车PCB 用量较传统燃油车有较大提升;2025年高阶智能驾驶向10 万-20 万元车型普及,带动传感器、智能座舱等PCB 需求升级。

      3) 消费电子创新周期:AI 手机、可穿戴设备进入放量期,叠加“两新”政策扩围至消费电子,HDI 板需求增长显著。

      (二)高端制造-深海科技领域:国家战略定位与技术产业化加速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强调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深海科技从科研探索向产业驱动转型。政策重点支持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生态保护,并计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速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4 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7.8%,深海经济被视为新增长引擎。政策明确将深海资源开发与海洋新基建(如海底数据中心)作为商业化突破口。

      深海科技细分领域投资机会集中在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新基建三大方向。装备制造方面,智能装备如“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蓝鲸1 号”超深水钻井平台及无人潜航器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同时钛合金耐压壳体、深海光纤通信技术突破,解决高压环境下的信号传输与设备耐久性;资源开发领域,可燃冰试采和多金属结核开采进入试点阶段,预计2050 年钴、锂等关键矿物产量会因需求的上升而增长近500%。深水油气勘探亦占据主导地位;新基建方面,海底数据中心和海洋通信网络商业化落地,解决散热与能耗难题,未来或延伸至深海传感器网络,形成万亿级市场潜力。

      (三)消费板块:重视低估值修复的机会

      基于2025 年3 月市场动态,消费板块当前呈现政策催化与估值修复共振的投资机遇。一方面,中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地方配套政策(如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提至20%、育儿补贴、最低工资上调)密集落地,通过“增收减负+优化供给”直接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叠加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扩容,政策力度为近年最强。另一方面,家电、食品饮料等细分领域PE 普遍低于历史均值,在经济基本面修复的前提下或能持续吸引内外资加速布局。

      风险提示:国内AI 相关资本开支萎缩、美国关税加码、地缘政治冲突、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汪毅/王正洁 日期:2025-03-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