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月跟踪:资源国的觉醒,关注供给扰动
2月有色金属多数上行,工业金属铜、铝、锡、镍均有2%左右涨幅,而锑、稀土等小金属表现亮眼,涨幅达到5%以上,后续重点关注传统需求旺季对工业金属价格的提振、各资源国的政策扰动放大价格波动。
铜加工费重回负值,冶炼减产压力增加,消费旺季铜价上涨有空间。2月份铜精矿TC再次回落至负值,铜冶炼厂亏损扩大,截至2月底中国铜现货冶炼利润-2,083元/吨,长单冶炼利润为-678元/吨。另外,从2024年11月下旬开始国内废铜贸易商已停止从美国进口废铜,2025年冷料或更为紧缺。预计3-4月份铜价仍然偏强,重点关注矿端利润随铜价上涨增厚预期,以及减产或带动冶炼环节利润回升。
氧化铝价格回落,电解铝利润继续回升。2月份中国氧化铝市场过剩11万吨,新增和产能继续投产,氧化铝市场维持供需双增局面,原料端几内亚铝土矿报价回落,氧化铝价格将继续承压,带动电解铝利润回升。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已至,供给增量弹性有限,电解铝产能成为产业链核心资产,而需求端新旧动能转换,国内地产触底、海外战后重建有望拉动全球铝需求,电解铝利润或将继续回升。
资源国政策变化,供给扰动增加,关注集中度较高的金属品种。2月份各资源国开始陆续出台相关矿业政策变化,旨在提升资源变现能力,对供给端/成本端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或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如,刚果金禁止钴矿出口4个月;菲律宾拟立法禁止镍原矿出口、印尼连续出台外汇管制和金属计价模式变化等政策组合拳;缅甸税收政策变化等。重点关注供应集中在风险区域的金属品种,如镍钴锡锆等。
中国出口管制导致部分金属国内外价格“双体系”运行,内外价差值得关注。2024年8月份中国禁止锑锭出口,后又相继出台相关产品出口管制,海内外价差持续扩大,而锑进口原料多以海外价格作为基准计价,价差将导致中国原料成本抬高,全球直接面临原料低价销售中国的意愿降低,而海外又没有足够冶炼能力承接原料盈余的局面,具体直接反应在当前国内市场的原料紧缺,国内锑价大幅补涨。2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同样的逻辑或在诸如此类的小金属品种上重现,关注战略金属估值回归。
风险提示: 1、 全球贸易政策变化超预期,货物流通造成区域性逻辑变化; 2、 工业金属旺季需求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