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产险行业分析
2024年,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增长,车险仍为财产险公司最主要业务险种,但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多元化产品策略为财产险公司业务拓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此外,财产险行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头部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稳定。2024年,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较上年略有下降,整体业务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车险方面,2024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延续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累计销量达2289.0万辆,同比增长5.49%,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为车险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机动车辆险仍为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非车险方面,财产险公司持续创新优化健康险产品,凭借较强的数字化能力与互联网适配性拓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加之近年来良好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已累积了一定规模效应,财产险公司对健康险业务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推动健康险业务收入呈较好增长态势;责任险保费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看非车险业务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多元化产品策略为财产险公司业务拓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2024年,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907亿元(见附表),同比增长6.55%,增速较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91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增速基本持平,但由于非车险业务规模增速较好,其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持续降低;健康险保费收入20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1%,增幅上升5.72个百分点;责任险保费收入13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0%,增幅下降2.25个百分点。赔付方面,受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南方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财产险公司理赔端承压;2024年,财产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1148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42%。2024年,财产险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不大,行业保费收入市场集中度高,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三的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60%以上,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头部险企依托于在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稳定的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保持较好增长态势;2024年,互联网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监管政策的收紧或将改变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扩张的趋势,但长期来看,有助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市场规范及行业稳健发展。在互联网保险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消费者线上消费接受度提升,同时依托互联网保险便捷性、低成本优势,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已达到4949亿元,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8%,其中财产险保费规模1210亿元,同比增长5.5%。2024年8月,为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防范行业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准入要求,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公司,需立即停止开展新业务;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提示函》,重点规范互联网保险的营销宣传,禁止无资质人员和机构“挂靠”行为,不得违规宣传、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整体来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政策有所收紧,长期来看互联网保险市场将更加规范,有利于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2024年,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增长,出于流动性管理需求,债券及银行存款仍为主要投资资产类别,投资资产结构基本稳定;受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以及会计准则切换综合影响,财产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考虑到目前处于低利率的环境,资本市场或将持续震荡,财险公司未来投资收益实现仍面临一定压力。2024年以来,随着行业保费收入的持续增长,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出于资产负债匹配及流动性管理需要,财产险公司银行存款及债券投资占比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4年末,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9.71%,其中债券投资占比39.14%,银行存款占比17.37%,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10.83%。投资收益方面,2024年,得益于三季度以来资本市场回暖,同时债牛行情持续,部分险企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下进行资产重分类,其公允价值浮动盈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行业综合投资收益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回升明显;但由于部分债券的浮盈不再体现在财务投资收益中,同时叠加长端利率不断下行影响,保险资金配置压力仍不断增加,财务投资收益率仍有所承压。2024年,财产险公司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3.05%,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51%,均高于上年水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压力增加较明显,同时由于保险业务转型、偿付能力制约和投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增厚手段相对有限,与头部险企的投资绩效差异趋于明显;考虑到资本市场整体处于低利率的环境仍将持续,市场波动尚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财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面临一定压力。
2024前三季度,我国财产险公司净利润同比显著提升,行业的主要利润集中于头部大型保险公司,同时仍有多家险企呈亏损状态,分化效应凸显,中小保险公司盈利持续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扩大以及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业务较好的拓展,业务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加之资本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水平提升,财产险公司净利润水平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86家财产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偿付能力报告口径,下同)507.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1%,其中63家财险公司实现盈利共计520.63亿元,23家财险公司共计亏损13.57亿元;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和国寿财险四家头部财险公司实现净利润共计439.95亿元,同比增长13.14%,占全行业净利润的86.77%,头部险企市场份额稳固且行业利润占比较高,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同时,目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资本市场或将持续震荡,保险行业盈利实现仍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财产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有所提升且保持充足水平,同时,《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经营波动风险,缓解了部分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与人身险公司相比,财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整体更高。截至2024年末,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其中财产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9.2%和238.5%,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少量财产险公司由于公司治理、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等方面存在风险,其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在B以下。根据已披露的75家财产险公司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及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同时,安心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值,已严重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23年第3季度以来(风险综合评级为D)未按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股东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资本债券以及资本内生渠道等方式补充资本。2024年,财产险公司中共有4家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310亿元;财产险公司尚未有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此外,2024年以来,合计6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资本,合计增资规模31.36亿元,上述增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保险公司内生资本不足以及规则Ⅱ下风险因子调整带来最低资本升高的压力。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一些因新旧规则切换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财产险公司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规划和实施资本补充措施,降低了部分财产险公司的经营波动风险,有利于保险行业稳健均衡发展。
2024年以来,监管机构继续保持审慎的监管态度,同时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强化精细化管理,推动行业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和风险控制能力,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2024年,保险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行业完善公司治理、降低负债成本、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明确了保险业未来5至10年的改革发展方向,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标。同时,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实施,虽然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也增强了财务透明性和风险管控能力。保险公司通过合理分类金融资产并通过预期损失模型真实反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风险,同时财务透明性及数据可比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 保险行业全面推进“报行合一” ,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代理渠道、经代渠道和个险渠道的业务, 使得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备案时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费用结构,佣金费率等关键指标与实际经营行为保持一致, 费用精细化管理程度大大提高, 为保险行业的长期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