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重磅交易落地,分享全球市场机遇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3-31 13:37:45 评论:0

  1 . 合作窗口提前、巩固领先优势

  继3月21日,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战略合作之后,联邦制药和恒瑞医药也分别与海外MNC达成项目授权,其中联邦制药授权的UBT251仍处于Ⅰ期临床阶段,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进入临床阶段的三靶点GLP-1,而恒瑞医药授权的HRS-5346处于Ⅱ期临床阶段,为全球进展第二的口服小分子Lp(a) 靶向药物。合作窗口的提前,可见中国企业的研发质量已经过多次检验,海外MNC对中国biotech企业的信任提升,同时MNC之间的竞争加剧,也积极锁定潜力资源,保持研发管线的领先。虽然项目仍处于早期,后续临床的不确定性较大,但对于获得首付款的中国biotech企业已解决了临床持续投入的问题,而且有MNC临床等多方资源的加持,后续临床推进将更具保障,领先优势有望持续巩固优化。据DealForma数据显示,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在抗体、ADC、双抗等领域,中国biotech从研发的初始就建立起技术的优势,而且不断尝试探索新靶点新组合,在全球创新浪潮中,全球领先或者全球最优的比例在持续提升。海外规范市场的创新溢价,也吸引中国biotech企业的研发做到高起点,高要求,避免陷入单一国内市场的竞争内卷,项目越早实现对外授权,更保障研发进度的领先

  2. 诺和诺德连续落地两个合作项目,关注中国企业的机会

  诺和诺德和礼来发布2024年数据,其中诺和诺德的核心主力产品司美格鲁肽(Ozempic+Rybelsus+Wegovy)合计销售2018.49亿丹麦克朗,约合279.42亿美元,2025年预计销售额将超过K药成为全球药王,而礼来的年替尔帕肽降糖版(Mounjaro)增长销售额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49.26亿美元。凭借更佳的减重效果,替尔泊肽正快速追赶司美格鲁肽,而且礼来还拥有小分子和三靶点GLP-1的研发布局,研发进度均快于诺和诺德。除了竞品压力之外,司美格鲁肽的专利保护期预计到2032年,诺和诺德亟寻求突破的增量,3月24日,诺和诺德与联邦制药,签订协议,获得三靶点GLP-1的授权,3月28日,诺和诺德与Lexicon Pharmaceuticals合作,获得首个口服非肠促胰岛素类开发候选药物LX9851。全球MNC之间的竞争,减重是不可忽视的领域,而且进入此领域,单纯只有一个双靶点长效已经不足以保持优势,因此MNC布局合作的机遇更多。中国创新药企业积极参与到减重和降糖领域的研发当中,并且多个分子有望具备BIC的潜力。2月19日歌礼制药发布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ASC30美国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前两个队列取得积极期中结果,其中多剂量递增(MAD)队列2中,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28天后,肥胖症患者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6.3%,减重效果不仅领先于其他小分子GLP-1而且接近注射司美格鲁肽的水平。

  3 . 集采政策优化,传统制药企业的降价压力或将下降

  目前药品集采已执行推进至第十批,预计年内启动第十一批集采,集采的实施促进仿制药价格的回归合理,推动产业升级,但过于内卷和低价竞争也会带来质量等安全风险。2025年两会对医药健康产业达成意见包括“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对于单纯以价格为导向的集采政策或将在第十一批集采中调整,其中准入方面值得关注,一致性评价目前仅为参与招标的最低标准,但并不能保证质量的持续可靠。进入门槛的提升将减少品种的过渡竞争内卷,留存合理的利润空间。对于从仿制药转型升级的传统药企,仿制药仍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继集采冲击之后,2024年执行的同价政策也影响了标外市场的价格。集采政策的优化,有望缓解仿制药的降价压力,为传统药企提供更长的经营调整时间。

  4 . 通用型CAR-T和实体瘤细胞治疗持续进展

  根据医药魔方、强生与吉利德年报,2024年全球CAR-T细胞疗法销售约45.32亿美元,其中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的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达到9.63亿美元,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全球CAR-T销售的分成当中,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市场获批上市的国产CAR-T产品也达到3款。由于自体CAR-T高昂的生产成本,目前CAR-T尚不能纳入到医保中,仅靠商业保险,较难覆盖有效的治疗人群。异体CAR-T的的技术突破,未来制备成本的大幅降低,为纳入医保创造可能。2025年2月14日,Allogene Therapeutics日前宣布,其在研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中的1期ALPHA和ALPHA2试验数据,其数据结果显示,ALPHA/ALPHA2试验中观察到的总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CR)率与已获批的自体CD19靶向CAR-T疗法,用于治疗曾接受过两线或以上系统治疗的R/R LBCL患者中的结果一致。国内通用型CAR-T已有国内企业申报IND,2025年1月23日博生吉医药集团开发的、基于Vδ1T细胞的靶向CD19的现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2025年2月10日科济药业的基于THANK-u Plus™平台的首例通用型CAR-T受试者四周时评估为sCR。2月17日Nature Medicine发布一项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CAR-T治疗研究,其中1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31.6%,总生存率(OS)为36.8%,该研究证明了CAR-T也能实现治疗实体瘤的可行性和长期性。2025年3月3日,科济药业的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laudin18.2 CAR-T)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名单,预计2025年上半年递交上市申请。

  5. CRO外部环境或有变化,关注安评的供给弹性

  CRO行业订单和盈利取决于内外医药市场的环境,虽然自2024年以来海外创新药融资趋势已好转,但因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海外制药企业将订单交给药明等中国企业仍有顾虑,虽然中国CRO企业在效率、成本等多方面均有优势。2024年12月,生物安全法案尚未获得美国两院通过,2025年中国CRO企业将获得一些窗口期,而且美国总统更替之后,目前主要是增加关税,对于具备成本优势的中国企业,目前加税幅度并不影响CDMO的竞争优势,而且生物安全法案再通过的概率已显著降低,海外制药企业的顾虑会也会降低。国内订单方面,2024年医药投融资趋势并非好转,但已基本止跌,来自对外授权交易订单的快速增长,国内新药研发已逐步建立良性循环,新药市场价值的兑现将驱动国内研发投入更健康更持续的增加,也有利于CRO企业的良性竞争。从前段的科研到临床,目前面向海外比较更高的科研端已率先恢复,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持续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7%,临床前新药开发也开始好转。考虑海外和国内投融资恢复趋势并不同步,国内临床前CRO利润率回升也尚未确立,但对于供给资源全球共享的新药安评部分,可能率先恢复而且实验用猴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带来订单利润的弹性

  6 . 原料药拓展新应用方向,关注尼古丁烟袋的生产代工

  自实行药品带量采购以后,仿制药的利润逐步趋向制造业水平,上游原料药产业受冲击影响较少,但向制剂下游延伸的战略已不能带来溢价。部分仿制药毛利率偏低,也难以承受上游成本上涨,制约原料药的价格弹性。基于市场空间和价格管控考虑,向非严谨医疗领域延伸,成为目前原料药企业拓展的重要方向。如联邦制药的青霉素产业链,目前主要拓展方向是兽用抗生素,2025年联邦制药与牧原股份合作的联牧兽药预计投产。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加持下,原来不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以本实现生物合成。在新型烟草产业链中,凭借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优势积累,目前已有金城医药等原料药企业实现了尼古丁的化学合成,可不受原料供给限制实现量产并出口。基于上游的优势,目前快速上量的尼古丁烟袋产业链也为原料药企业敞开合作的可能。

  7 . 头部三甲医院陆续推出细分领域的AI模型,产业浪潮已起

  自2025年2月18日瑞金医院与华为合作发布病理大模型之后,儿科医生AI、心血管专科AI等医疗垂直类大模型持续发布。从面向单一场景并已纳入支付体系的影像AI到2025年以来陆续发布的面向各类复杂场景,模态多样的医疗AI Agent,AI技术正加速影响传统的医疗模式,为健康产业持续赋能。企业方面,不仅有平台型企业参与,如华为、阿里、京东健康、腾讯健康等,卫宁健康、润达医疗等医疗企业也参与其中。由于医疗的严谨性和特殊性,平台企业和医疗企业的深度合作,促使AI能更好满足医疗机构的专业需求,例如华为与润达的合作。2月25日,润达医疗发布基于华为轻量化AI训推底座LightDC AI和DeepSeek大模型发布“华擎智医”训推一体机。该方案深度融合了华为昇腾算力、存储和网络全栈国产化底座,结合DeepSeek通用大模型及润达医疗的医疗信息化经验,可辅助医疗机构实现数据智能闭环、业务效率跃升和服务质量突破。头部的医疗机构积极拥抱AI新技术,也为AI医疗大模型的训练和纠正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3月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领衔,联合润达医疗、华为、智算云腾共同打造的“睿兵Agent”医学智能体正式发布。3月16日,润达、华为和齐鲁医院将联手发布智慧医疗大模型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完善创新药价格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支付体系,创新药的国内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同时海外临床数据陆续发布,对外授权进入高峰期,创新价值兑现加速,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减重和NASH领域差异化布局和对外合作出海,推荐【众生药业】,关注、【联邦制药】、【来凯医药-B】、【歌礼制药-B】。

  2)关注合作出海和产品对外授权,技术平台价值凸显,推荐【益方生物】,关注【和铂医药-B】、【百奥赛图-B】、【复宏汉霖】、【一品红】、【加科思-B】。

  3)关注通用型CAR-T技术的突破和实体瘤CAR-T进入上市阶段,建议关注【科济药业-B】、【永泰生物-B】。

  4)关注国内biotech企业经营扭亏,内销上量和出海突破,建议关注【诺诚健华】和【信达生物】。

  5)原料药产业升级,从尼古丁原料延伸至烟袋等终端产品,推荐【金城医药】。

  6)医保目录品种放量,政策加码拓宽市场天花板,推荐【上海谊众】,关注【云鼎新耀】。

  7)仿制药集采优化,转型类制药企业业绩趋势好转,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8)国内创新政策环境好转,研发投入增加,创新药CRO订单向好,建议关注【益诺思】、【昭衍新药】、【博济医药】。

  9)AI与器械相结合,竞争力提升,附加值增加,推荐【安必平】、【祥生医疗】,关注【鱼跃医疗】。

  10)医疗大模型发布,创造新市场机遇,关注【润达医疗】、【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医渡科技】。

  风 险 提 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华鑫证券 胡博新,吴景欢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