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等关税点评:关税靴子落地 出口行业影响面面观
事件:
当地时间2025 年4 月2 日,特朗普发表讲话并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核心观点:
第一,对等关税大超市场预期,欧洲、加墨、南美受影响相对较小,亚非地区加征高额税率,本质或是基于制造竞争力实施梯队关税。
欧洲方面,本次宣布的欧盟对等税率为20%,略低于此前预期的25%,英国税率仅为10%
加墨方面,本应在4 月5 日加征的25%关税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符合USMCA的加墨产品不征收关税,不符合USMCA 的加墨产品征收25%关税,不符合USMCA 的能源和钾肥征收10%关税,若芬太尼/移民IEEPA 命令被终止还有下修的空间,即符合USMCA 的商品将不征收关税,不符合SMCA 的商品征收12%的对等关税。
南美方面,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均只加10%。
亚洲方面,日本、韩国、印度分别为24%、25%、26%,东盟国家遭重,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分别为17%、24%、32%、36%、44%、46%、48%、49%,而像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受到打击,表明特朗普开始针对价值链的各环节。
中国方面,本次宣布的对中国对等税率为34%,明显超出市场预期,进而本轮美国对华税率为54%(34%对等关税+20%芬太尼 IEEPA 加征税率),对于此前301 商品的税率,行政令指出①,除非本协议中特别说明,否则任何先前与外国贸易伙伴贸易有关的总统公告、行政命令或其他总统指令,如果与本命令中的指示不一致,则特此终止、暂停或修改,以充分实施本命令。
非洲方面,南非、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分别为30%、37%、47%。
行政令一:以对等关税监管进口商品。
1)出于对美国贸易赤字的国家和经济安全担忧,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援引IEEPA(《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加征关税。
2)对所有国家征税10%基准关税,于美东时间4 月5 日凌晨12:01 生效。
3)特朗普对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所有其他国家/地区将继续遵守原来的10%基准关税,于美东时间4 月9 日凌晨12:01生效。
4)某些商品将不受互惠关税的约束,包括:(1)50 U.S.C. 1702(b)条款约束的商品;(2)受232 条款关税约束的钢/铝制品;(3)受232 条款关税约束的汽车/汽车零部件;(3)铜、药品、半导体、木制品、某些关键矿物以及能源和能源产品;(4)适用美国协调关税表(HTSUS)第2 栏规定税率的商品;5)所有未来可能受232 条款约束的物品。
5)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目前的芬太尼/移民IEEPA 命令仍然有效,这意味着符合USMCA(美墨加协定)的加墨产品不征收关税,不符合USMCA 的加墨产品征收25%关税,不符合USMCA 的能源和钾肥征收10%关税。若芬太尼/移民IEEPA 命令被终止,则符合USMCA 的商品将不征收关税,不符合SMCA 的商品征收12%的对等关税。
6)对中国,此前依据芬太尼IEEPA 命令对中国加征的20%仍然有效,且为减少转运和逃避的风险,本命令或任何后续命令对中国征收税率同样适用 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7)上述关税将一直有效,直到特朗普确定贸易逆差和潜在的非对等待遇的威胁得到解决或减轻。
8)IEEPA 命令还包括修改权,允许特朗普在贸易伙伴报复和美国制造能力继续恶化时提高关税,在贸易伙伴采取重大措施弥补非对等待遇并在经济和国家安全事务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时降低关税。
行政令二:取消对中国的最低限度豁免。
1)取消了对从中国进口的低价值商品的免税最低限度待遇,于美东时间5月2 日凌晨12:01 生效。
2)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方式的进口货物,如果价值不超过800 美元,并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则需缴纳所有适用的关税。
3)通过国际邮政网络的方式的进口货物,如果价值不超过800 美元,并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均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 美元的关税(2025年6 月1 日之后,每件增加至50 美元)。这取代了任何其他关税,包括此前命令规定的关税。
4)维持对中国征收20%的关税,以应对包括芬太尼在内的合成阿片类药物的持续威胁。
第二,对中国的行业影响?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国防军工影响或偏小,医药生物、电子、通信、计算机的影响或偏大。
1)关税税率提升幅度。该指标代表本轮加征54%关税后(部分行业可能会再加25%)最终税率相对加征前税率扩大了多少倍,理论上此前关税税率偏低的商品受损程度更大。根据该维度衡量,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国防军工受影响可能更小,医药生物、电子、煤炭、通信、计算机、轻工制造受影响可能更大。
2)对美出口敞口。该指标代表中国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根据该维度衡量,煤炭、石油石化、国防军工受影响可能更小,轻工制造、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电力设备受影响可能更大。
3)综合两维度衡量,本轮关税对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国防军工影响或偏小,医药生物、电子、通信、计算机的影响或偏大。此外,今年3 月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和造船行业均发起301 调查听证会,此后可能会针对国内相关行业酝酿额外关税。
第三,中国出口增速的敏感度测试。在现有54%关税情形下我们认为中美存在谈判的空间,据此我们考虑几种情形:一、维持现有54%关税不变;二,较现有关税下调20%,即在芬太尼IEEPA 命令上取得共识;三,较现有关税下调或上调10%左右。
1)维持现有54%关税情形:年内给定平均额外加征税率为54%。对出口的影响:预计2025 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在[-5.9%,-4.9%]区间。
2)较现有关税上调10%情形:年内给定平均额外加征税率为64%。对出口的影响:预计2025 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在[-7.4%,-6.4%]区间。
3)较现有关税下调10%情形:年内给定平均额外加征税率为44%。对出口的影响:预计2025 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在[-4.5%,-3.5%]区间。
4)较现有关税下调20%情形:年内给定平均额外加征税率为34%。对出口的影响:预计2025 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在[-2.0%,-2.0%]区间。
第四,怎么看后续影响和可能动作?
1)对美国来说,本轮关税可能是“伤敌一千自损三千”的做法。我们在此前报告《“关税2.0”的代价》中使用GTAP 模型评估关税对各国出口、产出、通胀等指标的综合影响,模型基准假设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者谋求成本最小化、消费者则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所有产品和投入要素全部出清。土地、自然资源、资本、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五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自然资源无法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由于政策冲击可自由流动。但本文只考虑(经济学含义上的)短期场景,即劳动力产出不变,劳动力实际工资可变,在实际估计过程中难免存在误差。测算结果显示,3-5 年维度下美国实际GDP 累计总额较基线下降6.68%,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其他地区3-5 年维度下实际GDP 累计总额分别较基线下降2.37%、1.25%、0.15%、0.34%、0.46%,进而,3-5 年维度下全球实际GDP累计总额较基线下降2.33%,可见关税本质是负和博弈。
2)全球通胀和通缩的分化效应会更为显著。GTAP 模型测算结果显示,3-5 年维度下美国CPI 指数较基线上升3.53%,3-5 年维度下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其他地区CPI 指数分别较基线变动-0.97%、-0.46%、0.23%、0.34%、-0.52%。关税短期推高了美国通胀,但对主要贸易伙伴反而会产生通缩效应(全球贸易萎缩叠加国内供给增加)。
3)行政令显示总统随时有权限调整,说明对部分国家来说存在谈判空间。
4)后续特朗普的关税手段可能更复杂。根据4 月1 日USTR 发布的《关于对外贸易壁垒的2025 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特朗普可能会针对某些非关税壁垒如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投资壁垒进行制裁。
风险提示:全球政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