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专题:信创产业加快发展,关注科技内循环
摘要
算力硬件:AI芯片+CPU,迈向自主可控。25年3月2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52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名单,其中包括12家中国AI产业链相关公司,AI产业链进口难度进一步提升。据IDC数据,24年中国AI芯片出货量约270万颗,其中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出货量超过82万颗,占比仅为30%。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4年中国CPU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元,对应20-24年CAGR为8.6%,市场稳步增长,当前芯片硬件端自主可控空间巨大,阿里、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纷纷布局芯片领域,国产替代加速。
信创产业有望再加速。以2027年为阶段性目标,我国信创产业逐步加速,从第一步党政高峰后,行业信创逐步加速渗透,从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ERP、OA等均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根据第一新声预测,23年基础软件市场规模预计1538.03亿元,2025年将达到4327.6亿元,25年有望加速。数据库和OS领域,国产厂商能力以日益成熟,替代进度持续。工业软件领域,尤其是高端设计软件,国外厂商仍占据了主要份额,国产厂商持续加大并购、研发投入,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智驾芯片逐步开始国产化替代。2024年中国智驾芯片出货量月405万颗,其中进口芯片312万颗,占77%;国产芯片93万颗,占23%。2024年智舱芯片市场规模为686万颗,其中进口芯片出货量为614万颗,占比达90%;国产芯片出货量72万颗,占比仅10%。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各厂商智驾能力也持续提升,国产汽车芯片厂商逐步崛起,替代空间广阔。
投建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巨变。在对中国加征大幅关税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依然持续。因此无论从经济性,还是从科技自主维度,从芯片,到国产软硬件的国产替代,是当前IT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议积极关注信创产业链。
风险提示:信创产业落地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新技术研发不及预、估值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