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分析报告:价格战何时休?新一轮供改破局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4-06 20:36:10 评论:0

  近期政策层面密集释放积极供给侧改革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政策表态对于供给侧问题的表述是“重点产业结构矛盾”,而非“产能过剩”。事实上,我国多数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尤其是对于需求仍处于上行周期的新兴产业来说,是否存在整体的“产能过剩”,还是个问号。因此,本轮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可能较上一轮更加丰富,预计将围绕化解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和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两个维度展开。

      2024Q4,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65.9%的历史分位水平,意味着工业部门整体的产能利用水平尚可,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特定行业。综合产能利用率、价格和利润率等指标,目前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光伏、锂电池、汽车制造、石油煤炭、专用设备、食品制造、医药、化工等。

      基于产能过剩的产生原因、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与严重程度,可将产能过剩划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产能过剩、周期性产能过剩、结构性产能过剩。其中,结构性产能过剩通常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并存,其持续时间长,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出清,是造成恶性竞争和价格扭曲现象的重要原因。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低效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结合政策表态看,处于需求下行周期且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行业将是本轮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象。

      对于钢铁、水泥等地产链上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碳是本轮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房地产周期下行导致钢铁和水泥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参考前两轮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经验,预计本轮钢铁减产规模在3000-5000 万吨左右。此外,预计水泥行业将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推行错峰生产等措施推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对于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是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受限的结果,实现破局要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着手。一是通过《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从源头整治违规补贴;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避免市场分割和重复建设;三是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的行为;四是要提高行业创新水平。

      风险提示

      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下行超预期,出口超预期回落。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宋雪涛 日期:2025-04-0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