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周报:关税重构供应链,智驾加速商业化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3月1-3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8.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较上月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06.4万辆,同比增长5%。3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虽仍高于荣枯线,但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pp,市场供需优化、销售趋顺;蔚来3月交付新车15039台,同比增长26.7%;小鹏汽车交付3.3万台,同比增长268%,理想汽车交付3.6万辆,同比增长26.5%;零跑汽车交付量达3.7万台,同比增长超154%。新能源车企交付量显著增长,折射出需求强劲与竞争格局重塑。另一方面,政策利好频出,国务院国资委拟对整车央企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商务部深入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助力新能源汽车扩市;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逐步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智能汽车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投资机会方面,建议关注新车周期与以旧换新,车企推新、政策刺激,带动车企及经销商;建议关注新势力新车与比亚迪超级e平台,革新产品、提升技术,为产业链添机遇;建议关注L3商用、FSD入华等推进智能驾驶,商业化加速,使相关企业受益;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与汽车协同领域,技术互通,助企业突破;建议关注2025年国四货车、天然气重卡补贴,为相关企业带来重卡行业新契机。
乘用车:3月1-31日,乘用车零售188.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较上月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06.4万辆,同比增长5%。3月1-31日,乘用车批发24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3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27.5万辆,同比增长12%。乘联会预计,3月的增量因素主要来自政策驱动和节后的车市自然回暖拉动。伴随供给端持续优化,如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型、优化产品结构,叠加“两新”政策形成的组合拳持续有效刺激终端需求,预计后续乘用车市场在需求释放、产品创新等多因素推动下,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主要标的:比亚迪(002594)、吉利汽车(0175.HK)、小鹏汽车(9868.HK)、上汽集团(600104)、长安汽车(000625)、广汽集团(601238)、零跑汽车(9863.HK)。
新能源汽车:3月1-31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98.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4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41.4万辆,同比增长37%。3月1-31日,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1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0%,较上月同期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84.9万辆,同比增长44%。乘联会预计,考虑到2025年国家政策促销费的良好政策取向和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上调了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测,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614万台,同比增长32%,新能源批发渗透率达56%。主要标的:比亚迪(002594)、吉利汽车(0175.HK)、华域汽车(600741)、新泉股份(603179)、多利科技(001311)、美利信(301307)、溯联股份(301397)、川环科技(300547)、无锡振华(605319)。
智能汽车: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为智能驾驶赋能。条例覆盖多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既拓宽其应用场景至个人乘用车等领域,开放道路试点,激发消费潜能;从法规层面保障L3级上路,推动车企加速研发,促进商业化落地,要求道路预留智能设施空间、建服务管理平台、规范数据管理等。我们预计,在政策持续发力的推动下,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将迎来发展的加速期,技术创新与市场普及有望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标的:1)整车:比亚迪(002594)、吉利汽车(0175.HK)、上汽集团(600104);2)零部件:德赛西威(002920)、华阳集团(002906)、科博达(603786)、伯特利(603596)、保隆科技(603197)、耐世特(1316.HK)、星宇股份(601799)、中鼎股份(000887)、拓普集团(601689)、沪光股份(605333)、均胜电子(600699)。
重卡: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数据,2025年3月份,中国重卡市场共计销售10.7万辆左右(批发口径,包含出口和新能源),环比上涨29%,同比下降约9%。1-3月,中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约为25.9万辆,同比降幅为5%。2025年3月,全国新能源重卡新增1.04万辆(重型货车北斗营运证入网销量口径,非交强险销量口径,不含出口和军车),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89%。1-3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2.37万辆,同比大增164%。燃气重卡方面,2025年3月燃气重卡市场呈现“同比下滑,环比上升”特征。燃气重卡新增量为18627辆,环比+21.1%,同比-29.9%。渗透率为35.7%,同比-11.1pp,环比-7.3pp。液化天然气方面,截止3月31日液化天然气价格为4458.8元/吨,同比增加10.6%,环比增加0.6%。天然气重卡具有一定经济性优势,考虑天然气重卡被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天然气重卡的经济性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预计天然气重卡将成为25年支撑行业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建议持续关注重卡报废更新给行业内销带来的机会以及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范围给天然气重卡板块带来的机会。推荐标的:潍柴动力(2338.HK/000338)、中国重汽(000951/3808.HK)、天润工业(002283)。
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该政策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呈现“结构性分化”。1)乘用车:对美直接出口占比极低。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绝对量达到586万辆,根据美国ITA披露,2024年中国对美整车出口仅10.6万辆,占出口约总量1.8%,且多为合资品牌返销车型(如通用、福特中国工厂生产)。特朗普此前已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2024年5月),此次政策对自主品牌整车出口几无新增冲击。中国车企加速转向俄罗斯、墨西哥、东盟等市场,2024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超50%,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4%至128.6万辆。比亚迪、奇瑞等通过海外建厂(如匈牙利、土耳其)可实现规避关税风险。2)商用车:由于标准差异以及美本地产业链较为成熟的原因,我国重卡与客车直接出口美市场的量基本可以忽略,出口以非美市场为主。因此,重卡和客车出口基本不受美关税的直接影响。3)零部件:根据美国商务部披露,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总金额约为1972亿美元,主要来源国包括墨西哥、中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国家,其中中国占比约为11%。美国车企30%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即便转投墨西哥,产能重建也需数年;而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受关税冲击可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化解(如宁德时代CTP电池)。中国零部件企业正以技术+成本双优势,在夹缝中重构话语权。#结论:短期来看关税影响可控。长期看,我国电动智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强,出海趋势不会因加征关税而逆转,未来产业链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将通过在非美市场本地化布局生产来实现产业链整体出海(目前已有众多整车和零部件公司都在积极“走出去”),从而有效规避美关税大棒影响,因此,未来海外市场必有中国车企的一席之地。后续加强与亚非拉地区贸易合作,同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或重启将是很好的机遇,预计将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出海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关税政策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