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压力下的资本市场战略协同:“科特估”为“国产化”重塑估值

股票资讯 阅读:11 2025-04-08 21:49:14 评论:0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史上最激进关税方案”,对中国关税税率达到54%之高,其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背离WTO 规则框架。随后,中国宣布反制,针对原产于美国的全品类进口商品实施34%惩罚性关税政策。中方基于《关税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反制,不仅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战略回应,更是本土产业链实现进口替代、重构市场格局的战略转折点,在捍卫国家经济主权的同时,为国内产业释放出可观的市场替代空间。在全球经贸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国产替代已从战略储备转化为必然选择,而此次关税反制政策实质为这一趋势注入加速动能。

      国产替代的战略窗口开启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供应链重塑: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的环境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尽管国家围绕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水平等方面已经持续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当前外部的“围追堵截”的压力下,我国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仍然迫在眉睫。如今,在技术与产能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有望通过“内循环”进一步加速实现产业链全面“中国化”发展。

      价格重构驱动消费转向本土化:随着中国强力反制措施的落地,额外关税将会导致美国商品终端价格竞争力锐减,国内产品的国产化预计将迎来提速。对美加征关税后,我国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的国产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以航空器、消费电子、汽车核心部件、高端农产品为代表的领域将出现显著替代效应。

      政策组合强化国产化信心:2020 年至2025 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各部门积极发布了各项政策,从政府采购倾斜、税收优惠、技术攻关、产业链安全、地方试点、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推动国产替代,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基础软硬件、环保装备、智能汽车等,体现了国家在关键产业链引导实施自主可控的长期战略。五年以来,本土化产业链在许多关键领域已实现大幅突破。

      “科特估”体系为国产化重塑估值

      硬科技实力持续提升,国产化率仍有空间:中国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奋力追赶,近年来排名持续上升。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每个维度的复合领域评分上,中国在所有三个维度的复合评分都经历了飞跃,尤其在技术维度上增长得最为明显,且增长速度还在持续提升。从产业增加值和海外收入分布来看,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和国产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

      “科特估”体系下资本市场与国产化的协同效应:国产化是实现产业链安全的必要路径,国产企业通过“估值提升—信心提升—资金流入—国产化率提升—估值提升”形成正向的闭环,资本市场与产业形成产融协同新范式,有望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科特估”的引领下,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给予了极强的信心,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给与估值提升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 “科特估”正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定价。

      战略反制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催生中国制造业的“二次革命”

    关税壁垒的升级表面是贸易博弈工具,实则为本土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窗口。在市场选择与政策引导的协同作用下,“中国制造”有望突破后发优势的瓶颈,完成从“模仿”到“超越”到“主导”的质变,开启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时代。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改善节奏不及预期,海外关税进一步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国内科技产业业绩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芦哲/潘京 日期:2025-04-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