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通胀数据点评:如何理解关税风暴下的CPI?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2025 年3 月CPI 同比降幅收窄、PPI 降幅走阔。整体来看,我们预计此次关税冲击下,仅参考上一轮贸易摩擦,我们预计:出口增速全年下滑3%左右,对应PPI 下滑0.20 个百分点,CPI 预计上涨1.30 个百分点。展望2025 年,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CPI 方面,走出“低价”的关键是推动核心CPI 回升,后续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物价回升、核心CPI 回升的关键,也是内需修复的核心。2)PPI 方面,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是较好的跟踪视角,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型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铜金比”和“螺石比”或指向4月PPI 边际磨底。
2025 年3 月CPI 同比降幅收窄,环比降幅走阔:2025 年3 月CPI 同比-0.1%,前值为-0.7%,较前值回升0.6%;环比-0.4%,前值为-0.2%,较前值回落0.2%。
如何理解3 月CPI 数据的结构?
从环比来看,CPI 环比小于季节性主因天气转暖+油价下行。一是天气转暖,部分鲜活食品大量上市,影响CPI 环比下降约0.24 个百分点,占CPI 总降幅六成。其中,鲜菜、猪肉、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1%、4.4%、3.1%和1.6%,合计影响CPI 环比下降约0.22 个百分点。二是国际油价下行,影响CPI 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
环比分结构,食品烟酒是核心掣肘项(天气转暖),生活服务是核心支撑项(生活服务消费券支撑)。具体来看,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是CPI 环比下行的三大核心掣肘项,拉动率分别为-28.2%、-18.3%和-8.9%,生活服务是核心支撑项,拉动率为27.6%。其中3 月食品烟酒价格环比-0.9%,前值为-0.2%,交通通信价格环比-1.4%,前值为-0.4%,文教娱乐价格环比-0.8%,前值为-0.5%。但是部分领域价格环比稳中有升,仍然对CPI 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中3 月份CPI 中生活服务价格环比拉动率为27.6%,较前值上升30 个百分点,是CPI 环比的主要支撑项,与近期各地大面积发放生活服务券存在一定关联。
从同比来看,天气转暖+以旧换新是CPI 同比降幅收窄的两大核心原因。一是CPI同比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9 个百分点,对CPI 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5 个百分点。
食品中,牛肉、鲜菜、鸡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0.8%、6.8%、1.6%和0.2%,降幅均有收窄;鲜果价格由上月下降1.8%转为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6.7%,涨幅有所扩大。二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明显回升,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其中,服务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对CPI 的影响由上月下拉0.15 个百分点转为上拉0.13 个百分点。服务中,家政服务、美发、文化娱乐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4%、1.2%和0.7%,养老服务和教育服务分别上涨1.4%和1.2%。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 个百分点,对CPI 的上拉影响比上月增加0.08 个百分点。其中,文娱耐用消费品和服装价格分别上涨2.0%和1.5%。
如何展望2025 年的CPI 节奏?
展望2025 年,在“强预期”和“弱现实”的背景下,走出“低价”环境的关键在于带动核心CPI 回升,政策基调已经转向,增量政策还在部署,政策效果仍待逐步兑现;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进而带动核心CPI 回升,是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关键,也是观测“弱现实”企稳回升的核心变量:
2025 年CPI 目标增速为2%左右,是2015 年以来的首次下调:2015 至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CPI 目标增速连续10 年设定为3%左右,宏观政策更多侧重于CPI 不超过3%,通胀目标往往是约束性和限制性目标,而2025 年将这一目标下调至2%,则是希望推动物价水平回到2%以上。我们此前在2024 年12 外发的《走出“低价”,关注什么》报告中对物价水平有详细研究,我们发现了以下三个特征:1)推动CPI 回升变量既有需求侧逻辑,又有供给侧逻辑,后者比前者更易上行;2)市场低估了房地产这一变量对物价的拖累;3)想要需求侧改善带动CPI系统性上行,关键在于推动消费和地产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推动核心CPI 回升。
从我们的研究成果来看,通过需求侧拉动核心CPI 快速上升,这一难度不小,且并非是短期之举。
当前我们身处“低通胀”环境,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应对都更注重推动价的回升。
根据我们在《走出“低价”,关注什么》报告中提出的考虑二手房和新房价格的CPI,2025 年1 月分别同比-0.2%和-0.3%。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将通胀目标调整至2%,是基于当前我国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的背景,在向全社会传递信号,希望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努力通过各种政策去推动物价回升,进而提振市场预期。
那么政策和改革将如何展开呢?
1)政策端,要进一步实施扩内需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和消费的支持力度。地产政策方面,2025 年地产政策强调“持续用力”,通过金融支持(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盘活存量(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优化增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等组合拳,加大对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消费政策方面,2025 年消费是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报告强调“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投资于人”,可能通过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改革端,重在挖掘需求潜力,一是注重供给牵引需求,消费领域注重丰富消费业态和提升消费供给水平,以更高品质消费供给来提升消费;投资领域,通过标准提升来引领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改善营商、消费环境,一方面更好的吸引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构建“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良性循环。
PPI 环比和同比降幅均走阔:2025 年3 月PPI 同比-2.5%,环比-0.4%,均较前值下降0.3%。
如何理解3 月PPI 数据的结构?
从环比来看,PPI 环比小于季节性主因天气转暖加之油价下行。一是原油价格下跌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4.4%,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1.7%,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下降0.2%。部分出口行业价格环比下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7%,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4%。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和OPEC 供应量增加的情景下,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到2025 年12 月将跌至每桶66 美元,到2026 年12 月或继续下行;二是煤炭等能源需求季节性下行。北方冬季供暖陆续结束,采暖用煤需求下降,电煤库存处于高位,加之新能源发电具有一定替代作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4%,合计影响PPI 环比下降约0.10 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行。节后房地产、基建项目开工较为平稳,钢材、水泥等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叠加生产成本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均下降0.5%,影响PPI 环比下降约0.05 个百分点。
从同比来看,高技术产业+促消费和设备更新是中长期的主要支撑。高技术产业方面,飞机、船舶等制造技术优势明显,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2.0%,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价格同比上涨0.7%;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价格同比上涨0.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6.1%,包装专用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9%,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价格同比上涨0.2%。
如何展望2025 年的PPI 节奏?
展望2025 年,我们建议从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来跟踪PPI,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型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铜金比”和“螺石比”或指向PPI边际磨底,后续仍需进一步关注。
(1)国内需求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内需型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在当前市场缺少新政策刺激的期间,内需型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是观测国内需求是否改善的重要变量。3 月港口动力煤价格呈现区间震荡走势。据我的钢铁动力煤资讯官方公众号,3 月初秦皇岛港Q5500 动力煤价格为695 元/吨,截止到3 月31 日,秦皇岛港Q5500 动力煤价格为675 元/吨,全月港口煤价累积下降20 元/吨。
(2)产业需求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铜金比”。铜的定价更侧重于表征新兴市场的需求,黄金的定价侧重于金融属性,通过二者做比值,可以将分子的金融属性与分母的商品与金融属性约掉,留下一个铜的新兴市场需求属性。我们用LME 铜现货结算价与上海金交所黄金现货(Au9999)收盘价作比值,计算得出截止2025 年4月10 日,4 月铜金比达到12.49(前值为13.99),环比下降1.50 个百分点,或指向PPI 边际下行。
(3)供给因素方面:我们建议关注“螺石比”。节能降碳要求可能导致部分供给因素推升通胀,会导致产业链内部价格出现分化,因此我们用中下游和上游价格做比值来进行观测,选择螺纹钢与铁矿石的价格比值作为跟踪指标,我们用螺纹钢与铁矿石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作比值,计算得出截止2025 年4 月10 日,4 月螺石比达到4.16(前值为4.15),环比上升0.01 个百分点,或指向PPI 边际上行。
综合产业需求和供给因素,我们预测4 月PPI 维持低位的可能性较高。
市场关切:关税风暴下的CPI 和PPI 读数影响几何?
4 月8 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对中国加征50%关税,其第二任期以来,对中国加征关税合计已达104%。自4 月10 日12 时01 分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本轮关税“先加后谈”与上一轮“先谈后加”形成鲜明对比,市场对关税税率变化→进出口→CPI、PPI 十分关切。目前市场存在诸多计算方法,相比于分项拆分再进行加总容易形成合成谬误,我们更倾向于直接参考上一轮贸易摩擦按照弹性计算:
进口价格增速对CPI 弹性=0.02 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相对于PPI 弹性=0.16 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我们预计此次关税冲击下,中性情况下,出口增速全年下滑3%左右,对应PPI 下滑0.20 个百分点,CPI 预计上涨1.30 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猪肉等食品价格波动;宏观政策力度及节奏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