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金融数据解读:金融数据的两个积极信号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04-14 09:43:43 评论:0

  2025年4月13日,央行发布2025年3月金融数据,3月M1同比1.6%(前值0.1%),M2同比7.0%(前值7.0%)。新增社融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社融增速8.4%(前值8.2%)。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贷款增速7.4%(前值7.3%)。我们在2月的金融数据解读报告《金融数据的噪音》中强调,2月金融数据不能直译为数据偏弱,需要易剔除来自春节错位的季节性扰动、1月开红效应、化债的影响等的噪音。我们认为本月金融数据包涵两个积极信号:第一,本月M1转为上行,打破了过去2个月连续下行的扰动,重新回到924开启的上行趋势之中:

      第二,贷款增速时隔2年重回上行,从政府融资前置到政府支出加快,再到拉动私人部门信用扩张的循环正在建立。未来这两个信号是否可以演化成两个影响投资的线索,需要进一步观察两个指标:第一,逆周期政策的力度是否可以有效对冲可能的来自外部的冲击;第二,包括中长期贷款在内的有效社融增速何时迎来拐点?

      货市供应量数据:1增速转为上行、M2增速连续本月保持在7%

      M1增速转为上行可能主要受到MO增速转为上行、企业预期持续改善、房地产销售推动三个因素共同推动。本月M0增速为11.5%(前值9.7%),转为上行。制造业PMI连续两入月保持在扩张文间,BCI企业经营状况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上行,3月环比2月上行198个百分点至54.75.显示企业预期持续回暖。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9%,这将有助于推动居民存款回流企业。

      M2增速持平,在款增速上行的背景下,可能显示季未理财回表速度减慢。

      3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4.25万亿元,其中居民、企业存款分别新增3.09万亿元和2.84万亿元,非银存款本月减少1,41万亿元。3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550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6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7675亿元,非银存款则同比多减1.26万亿元。

      社融数据:社融增速8.4%,加速上行;贷款增速时隔2年重回上行

      社融支撑主要来自私人部门信扩张和政府融资。3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105万亿元,支撑项来自对实体部厂,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分别同比多增5358亿元和1.02万亿元。拖累项则来自对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5142亿元,这主要由于本月到期量较大引起的波动,发行并没有明显放缓。政府债券融资增速加速上行至19.41%(前值18.08%),去除政府融资的社融增速则微幅下行。有效社融增速(中长期贷款+委托+信托+直接融资)小幅下行。

      贷款增速时隔2年重回上行,居民和企业信贷均好于去年同期。多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货款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居民短贷基本持平,后比少增67亿元。居民中长货则同比多增531亿元,与本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正增长口以互相印证,伴随居民房贷利率下降,提前还贷的现象可能也有所缓解。企业信贷表现偏强,主要来自企业短贷同比多增4600亿元。

      其中企业中长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少增2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514亿元。根据《金融时报》相关报道,“去年以来随着地方再融资专项债加快发行,融资平台等主体用发债资金归还银行贷款,地方债券置换贷款的情况增多。”“市场调研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1.6万亿元,还原后人民币贷款增速超过8%”,如果剔除化债的影响,企业信贷的表现将更为强势。

      货市政策展望:适度宽松取同不政,货市政策的实质性松可能在二季度到来。观察信号可能包括央行财政部联合工作组会议、央行重启国债买入等。

      全面降息窗口可能会在二季度美联储再次降息确认之后逐渐打开。在全面降息之前,可能会调降结构性货市政策工具资金利率、降准或重启国债头人。针对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能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央行口能在外贸、消费、科技三个领域创设或者优化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给予支持。

      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3.政府债券发行不及预期的风险

      4.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詹璐 日期:2025-04-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