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科技(688711)公司简评报告:边际改善信号渐强,车规级领域持续突破
宏微科技(688711)
投资要点
事件概述:宏微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yoy-11.52%)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yoy-112.4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yoy-133.73%),综合毛利率15.39%(yoy-6.79pcts)。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亿元(yoy-4.78%,qoq+2.51%),实现归母净利润-0.19亿元(yoy-160.42%,qoq-1312.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yoy-231.84%,qoq-235.23%),综合毛利率15.44%(yoy-9.15pcts,qoq+0.7pcts)。
2024全年业绩短期承压,主要系车规产品价格竞争压力、去库存压力较大、部分客户订单释放进度不及预期等所致,但环比看2024年下半年营收增长9.13%,毛利率也有所企稳,释放出边际改善信号。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储能、新能源车、工控、消费家电等领域,2024年受宏观经济条件波动、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光伏产业阶段性产能调整以及工控产业技术升级延后等影响,公司车规产品面临价格压力,部分客户采购计划阶段性调整,整体去库存进度不及预期,使全年营收、净利润和毛利率同比均有所回落。但公司2024下半年业绩环比有所企稳,主要由于公司工控领域订单稳定增长、车规级产品产能利用率稳居高位、深度绑定光伏行业大客户、积极进行降本增效等。按下游应用领域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在车规级领域持续突破,第七代IGBT模块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与英飞凌EDT3技术处于同一水平,成功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与头部家电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新一代智能空调等提供定制化IGBT模块;工业电源模块送样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海外市场中,突破Hitachi Energy、西门子、伊顿等工业巨头供应链。展望未来,随着客户市场拓展加速,业绩有望向好。
实现12英寸晶圆量产工艺突破,IGBT、SiC等芯片和模块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公司与华虹宏力等产业链伙伴深化合作,率先实现12英寸晶圆量产工艺突破,通过沟槽栅场阻断结构、超微沟槽技术等工艺创新,推动IGBT、SiC等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24年末,公司可转债项目“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研发项目(一期)”投入进度达54.07%,预计2027年6月30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建成后将形成240万块/年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生产能力。子公司芯动能塑封产线已批量生产,车规级400-800A/750V双面/单面散热塑封模块产能实现翻倍升级,累计出货120万只对公司2024年新能源车主驱逆变模块的销售增长提供新动力。
股权激励彰显未来增长信心。公司同步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95.07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39%,授予价格为9.35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21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1.07%,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看,若2025年营收同比2024年增长大于等于15%,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100%,增长在10-15%之间归属比例为90%,除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外,公司对所有激励对象个人也均设置了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该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公司与员工利益,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反应了公司对2025年及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投资建议:短期受市场价格竞争与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影响,业绩短期承压。随着公司产品放量与客户拓新,叠加下游需求进一步回温,期待未来业绩有望改善。我们相应下修了估值,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收分别为14.79、17.18、20.81亿元(2025、2026原预测值分别是15.87、19.60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20.47、0.98亿元(2025、2026原预测值分别是0.34、0.8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62027年PE为274、67、33倍。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