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行业专题研究:从欧洲石化关停潮,看炼化产业西降东升
综合竞争力衰退,欧洲石化迎来关停潮
俄乌冲突后,欧洲化工迎来关停潮:2023年-2024年,欧洲宣布关闭1100万吨化工产能,其中涉及烯烃、芳烃、精细化学品等众多产品;壳牌在2025年3月宣布,将重组全球化工业务,在欧洲的化工部门可能面临部分或全部关闭,本轮产能关停潮的本质原因在于,高昂的气价、电价、碳价削弱了欧洲的成本竞争力;同时需求端整体增长放缓,政策影响尚不明晰,供应方面,全球产能在欧洲以外扩张,对欧洲现有产能形成一定冲击。
在此过程中,中美蚕食了欧洲份额:欧盟对中国的化学品、石化品贸易由2020年顺差99亿欧元转为2024年逆差96亿欧元,贸易逆差扩大近200亿欧元。欧盟对美国石化品贸易逆差由2020年86亿欧元扩大至2024年416亿欧元,增加近330亿欧元。
日韩石化业务逐步萎缩
日本炼化产业处于衰退期,产能不断萎缩,而韩国处于成熟期,炼油芳烃产能相对稳定,乙烯产能近年来有所扩张;
但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叠加中国石化自给率的提高,日韩石化产能利用率出现大幅下滑:韩国PX/乙烯负荷从2019年的99%/93%下滑至2024年的71%/79%;日本PX/乙烯负荷从2019年的84%/94%下滑至2023年的61/78%。
曙光乍现,中国炼油从份额扩张到高质量发展
全球炼油扩张尾声:全球炼能逐渐进入低速增长期,2004年-2013年,平均每年增长107万桶/天,2014-2023年为63万桶/天;根据RBN预测,2025-2029年预计全球新增炼能合计210万桶/天,平均42万桶/天,全球炼能增速逐步下台阶。
中国已实现份额扩张,炼油向高质量发展:根据隆众资讯统计,近年来中国炼油产能稳定在9.8亿吨左右(不同口径有差异),炼油能力全球第一;国内炼油资本开支大幅放缓,从份额扩张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减油增化与原料轻质化同步推进,增强了炼厂灵活性与低成本优势,全球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迈向下一轮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