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002415) 经营稳健,强化技术创新
海康威视(002415)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24.96亿元(3.53%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77亿元(-15.10%YoY)。公司拟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业绩符合预期,产品和渠道完备: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24.96亿元(3.53%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77亿元(-15.10%YoY),扣非后归母净利118.15亿元(-13.55%YoY)。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3.83%(-0.61pctYoY)和14.21%(-2.75pctYoY)。业务分类来看:1)境内业务部分:公共服务事业群PBG营收是134.67亿元,同比减少12.29%;企事业事业群EBG的收入是176.51亿元,同比减少1.09%;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收入119.71亿元,同比减少5.58%。2)境外业务收入259.89亿元,同比增长8.39%。3)创新业务收入224.84亿元,同比增长21.19%。费用端: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03%(0.89pctYoY)、3.35%(0.25pctYoY)和12.83%(0.08pctYoY),费用率基本稳定。技术及产品布局上:海康威视以可见光为中心,构建了覆盖毫米波、红外、激光、X光、紫外等电磁波谱系,并融合声波、振动、温湿度、压力、磁力等传感技术的多维感知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物联数据入口。营销服务体系上:营销体系方面,在国内,公司设立了32个省级技术服务部,300余个地市服务网点,3000余家重要合作伙伴及授权服务商。在海外,海康威视共建立了30个直营售后服务点以及400多个授权客户服务站,同时提供部分产品的“以换代修”服务,并通过加大海外本地仓网点覆盖、提升本地仓周转和配送时效等手段,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强化技术创新,打造柔性、高效的制造体系:技术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经营手段。海康威视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近5年内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77.02亿元。除杭州总部的研究院、硬件产品研发中心、软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件产品研发中心以外,公司还在国内、海外设立多个本地研发中心,形成了以总部为中心辐射区域的多级研发体系。公司可提供包括设备、平台、数据和应用的全面开放能力,为行业应用开发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智能物联产业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海康威视提供超过3万种不同硬件产品,生产制造需要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定制化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造柔性、高效的制造体系,不断提高精益生产和自动化水平,并使用AI技术提升排产效率和生产一致性水平。公司在杭州桐庐、重庆、武汉等地运营制造基地,有序推进制造基地的新建和扩建计划,并通过印度、巴西、英国海外工厂的本地化制造,支持全球产品持续供应。
AI引领安防智能化变革,公司继续推进创新业务发展:2024年创新业务总收入224.84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4.31%。海康机器人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持续在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领域深耕投入,并新增全系列关节机器人,逐步完成了机器人“手、眼、脚”协同的战略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龙头公司。萤石网络掌握从硬件设计研发制造到物联云平台的全面能力,已成为行业内少有的具备完整垂直一体化服务能力的AIoT企业。在安防智能化升级趋势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转变为技术架构以及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拥有深厚技术实力的企业将保持与行业变革同步,行业门槛提高使得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视频图像的处理技术,将极大的增加视频监控的使用效率和大数据价值的利用率,摄像机采集图像的功能将不再受限于安全防范目的。因此,“人工智能+安防”在帮助客户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拓展了视频技术实现业务管理需求的市场空间。在数据为王的背景下,公司拥有巨量数据资源将在安防智能化变革中拥有绝对天然优势。另外,海康威视在基础算力和大模型建设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积累,相关能力不仅在硬件产品、软件产品中得到应用,也落地到包括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等面向用户的算法训练中。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年报,我们调整公司25/26年盈利预测,增加公司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47/147.77/164.02亿元(25/26年原值为163.77/186.55),对应PE为20/18/16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安防监控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产品及服务已实现视频监控系统所有主要设备的全覆盖;同时,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稳步前行,创新业务渐入佳境将为业绩增长增添动力。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更替风险: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演进,行业业务和应用需求可能会随之演变。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