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钛业(688750) 2024年年报点评:新产品、新业务领域推动业绩稳中有升
金天钛业(688750)
报告摘要
事件:公司4月10日公告,2024年实现营收(8.08亿元,+0.91%),归母净利润(1.52亿元,+3.04%),毛利率(38.05%,+3.85pcts),净利率(18.77%,+0.39pcts)。24Q4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19.69%,环比-8.68%),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33.51%,环比-3.83%),毛利率(36.95%,同比+5.29pcts,环比+0.01pcts),净利率(18.30%,同比-3.80pcts,环比+0.92pcts)。
高端钛合金新兴制造商。公司于2024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深耕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领域,主营产品为钛及钛合金棒材、锻坏及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职船及兵器等高端装备领域。公司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型号装备需求,持续开展高温钛合金、高强韧钛合金等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全方位参与型号装备配套研制,新产品储备、产业化进程顺利,已有10多个牌号新产品已配套40余个型号装备需求,此外,发动机市场新增多个型号供货资格。
业务结构优化、业绩稳中有升。2024年,公司营收(8.08亿元,+0.91%)和归母净利润(1.52亿元、+3.04%均保持稳定且有小幅增长,公司在深耕航空航天市场的同时,拓展海洋装备及民航市场,公司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海装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承接的钛合金耐压舱、框架、推进器、气瓶等的研制任务和产品订单交付顺利;民用航空市场开发提速,国产大飞机项日上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际航空市场拓展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钛及钛合金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生产量同比增长11.6%,销售量同比增长5.23%。
2024年,公司毛利率(38.05%,+3.85pcts)增长较多,而净利率(18.77%,+0.39pcts)小幅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系期间费用率(16.40%,+1.25pcts)有所增长,以及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0.11亿元,+126.02%)和信用减值损失(-0.13亿元,+297.30%)增加所致。
单看2024年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19.69%)和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33.51%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受到市场订单阶段性调整以及行业降价的影响。毛利率(36.95%,同比+5.29pcts,环比+0.01pcts),创已知数据新高。
注重研发投入和前沿技术研究。2024年公司三费费率(9.87%,+0.79pcts)有所增长,主要系管理费用率(6.46%,+0.80pcts)增加所致,销售费用率(2.47%,+0.07pcts)和财务费用率(0.94%,-0.08pcts)基本保持平稳波动。
公司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并且加强研发投入方度,研发费用率(6.53%,+0.46pcts)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注重前沿技术研究,成立75人的专业化创新研发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公司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的同时,保证公司技术和产品布局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回款周期拉长对现金流造成压力。资产负债端来看,公司应收账款(9.06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3.02%),主要系客户回款周期拉长,期末欠款增加所致。
现金流量端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4亿元、-75.69%)大幅减少,主要系公司回款周期较长,采购付款以及支付税费等金额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6亿元,+5054.40%)大幅增加,主要是公司首发上市股权融资所致。
募投项日有助于增强公司高端钛合金制造能力。公司以7.16元/股首次公开发行925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58731.77万元,用于扩大高端钛合金材料生产和补充运营资金。其中,高端装备用先进钛合金项目(一期)建设期2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钛合金棒材2800吨、钛合金锻还200吨的产能,有利于提高公司在高端钛合金材料方面的生产研发实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端钛合金在高端装备领域应用优势明显:钛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及成形性能优良等突出特性,被誉为“空间金属”和“战略金属”,钛合金则是以钛为基础制成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千军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兵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在军用航空领域,钛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件和发动机部位,可有效减轻飞机结构重量、提高机体寿命、提升发动机推重比等,是飞机重要的结构材料;在船舶领域,钛合金的耐腐蚀、抗冲击等优势收到青味;在航天领域,钛合金的应用对增加航天飞行器航射程、降低燃料消耗、延长服役寿命、提高服役可靠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民航领域,钛合金的应用有助于达到减重增效的目标。因此,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高端钛合金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将逐步拓展。
投资建议
1、公司作为我国高端钛合金棒材、锻还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围绕航空航天高端钛合金持续发力的同时,开拓海装及民用航空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带动业绩增长;
2、公司聚焦产品研发及前沿技术研究,产品结构持续丰富,核心技术不断升级;
3、公司募投项目有序推进中,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0亿元、11.69亿元和1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2.17亿元和2.64亿元,EPS分别为0.39元、0.47元和0.57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日标价24元,对应2024-2026年预测EPS的62倍、51倍及42倍PE。
风险提示
核心竞争力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客户集中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财务风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