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日报:中国一汽人形机器人亮相上海车展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4月30日,沪深300下跌0.12%,机械板块上涨1.03%,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5。细分行业看,工业机器人及工控系统涨幅最大,上涨3.39%;工程机械跌幅最大,下跌1.28%。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宏昌科技(+20.00%)、大叶股份(+17.07%)、利元亨(+12.89%);跌幅榜前3位为汇洲智能(-10.08%)、东贝集团(-10.03%)、广日股份(-9.91%)。
公司公告:
【新元科技】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0.83万元,同比下降94.74%,亏损归母净利润1722.84万元。
【新元科技】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下降104.02%。
【克莱特】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核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的8.515%,于2025年4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的0.515%。
【均普智能】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总股本的0.14%。
【科捷智能】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总股本的6.0214%。
行业新闻:
【半导体设备】国内两项碳化硅技术迎突破
近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无锡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连科半导体八寸硅区熔炉及碳化硅电阻炉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中科院技物所褚君浩院士,有研科技集团周旗钢教授以及来自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大科创中心等的五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由连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8寸/12寸碳化硅电阻炉及工艺成套技术”项目,联合了浙江大学等单位,在行业首次推出直流双电源加热器、双温区热场结构,加热功率下降35%,降低到28Kw;开发了高精度控制软件,实现了对气体流量、压力的精确控制,满足了8寸/12寸SiC单晶的稳定生长,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在多家碳化硅衬底企业推广应用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助力客户生长8寸/12寸碳化硅晶体,厚度达到5cm以上。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The50th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of Geneva)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凯教授携项目“增材制造复杂结构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部件”参展并荣获金奖。据悉,上述项目面向极端服役环境对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材料复杂构件的制造需求,开展了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增材制造研究。建立了高增材适应性碳化硅复合粉末设计制备与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方法,研制了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复杂构件的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推动了增材制造碳化硅陶瓷构件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半导体装备等领域的工程应用。
【机器人】中国一汽人形机器人“旗小智”亮相上海车展展现智能制造新成果
日前,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发布会现场,一台身高1.65米的人形机器人“旗小智”担任主持人,凭借其精准的语音交互、拟人化的手势引导以及与嘉宾的即兴互动,成为全场焦点。然而,这台机器人的真正角色并非舞台表演者,而是中国一汽繁荣工厂的“7号智能员工”。“旗小智”的研发始于2024年初,是中国一汽在人工智能、AI大模型、智能体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工厂物流线上,它能够完成零部件的精准分拣,日均处理千余件零部件,运输准确率高。中国一汽AI研发团队攻克了三大技术瓶颈:一是优化行走步态算法与稳定性控制模型,使机器人实现28秒循环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二是创新“分层决策规划方案”,融合工业环境语义导航系统与视觉6D位姿估计技术,达到毫米级定位精度;三是采用全身动量控制算法,确保搬运大体积、多形态物料时的平稳性与精准度。目前,中国一汽已部署十余台人形机器人,构建起从仓储物流到柔性装配的完整链条,实现人形机器人多场景作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我们不是追求炫技,而是要让技术扎根产业土壤。”中国一汽机器人技术负责人表示。中国一汽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功应用,得益于近年来在工业AI质检等领域的持续深耕。在长青工厂、繁荣工厂、新动工厂等多个总装车间,企业陆续打造了十余款100%自主开发的AI视觉质检产品,替代传统人工质检,通过对生产线上产品的图像识别和分析,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出产品表面瑕疵、零部件错漏装、人员误操作等关键质量问题,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中国一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不仅限于生产环节,在企业管理领域也取得突破。企业已落地红旗云妹、GPT-Code、经销商交付物AI审核、AI智绘、工艺尺寸诊断助手等十余款AI应用,基本展现了“基础对话者和推理者”的能力。从舞台主持到车间作业,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中国一汽的AI实践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企业智能体”新时代,更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转型范式,有力践行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央企担当。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外部需求波动。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