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变局:如何理解“降准降息”的逻辑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7 08:39:55 评论:0

  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的逻辑:

       (1)从总量宽松逻辑看,“降准”和“降息”落地的着眼点是稳定经济增长,“稳增长、稳预期、稳信心”的诉求前置需要货币政策加大宽松力度,提振内需、稳定预期和信心,“适时降准降息”不仅可以稳定内需、而且也有利于实现外部均衡,同时当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较为平坦,择机“降息”有利于修正10 年期和30 年期等长端利率隐含着经济增长预期,同时在暂停国债买卖的情况下,通过调降短端利率,打开曲线陡峭化的空间。

       (2)从结构工具看,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始终并存,总量宽松也要求结构性政策提供更多的量化指导,我们预计新一轮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的新型再贷款或循序渐进创设,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3)政策性金融工具或适时创新而生,为落地4 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在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三个方面通过长期低息专项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担保等方式来提供金融支持,并且政策性银行或继续扩大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融资,不排除2025 年通过PSL 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2025 年货币政策变局的方向:2024 年变革后的货币政策框架立足于2010 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三阶段”探索,在新版“利率走廊”以及配套的流动性投放机制即将“周年”的节点上,市场对新版“价格调节机制”存在至少3 个方面的犹疑,需要货币政策实践以及时间给出答案。

       (1)利率调控:锚定隔夜或7 天?收窄后的“利率走廊”操作期限缩短为隔夜回购,是否意味着隔夜正在取代7 天期利率成为新的操作利率,2025 年以来,DR007 和DR001 频频出现“倒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或在于收窄后的“利率走廊”实质上锚定隔夜利率,与7 天期回购利率相比,隔夜回购利率的主要参与方为一级交易商,货币政策对隔夜资金利率的可控性、可测性更强,其基准性也就更高。

       (2)流动性调控:“短+中+长”投放框架。对于“适度宽松”的要求而言,“降准”仍是稳定流动性供给的有效工具,并且从静态成本来看,“降准”依旧是投放成本较低的基础货币供给渠道。

       (3)收益率曲线调控:如何“由短及长”?长短端利率之间是否有效传导,决定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然而“缺失中介变量”的问题延续至今,从中国债券收益率曲线来看,2024 年三季度央行开启国债买卖之后,收益率曲线存在明显的“期限分割”,央行和市场各自划分曲线的“势力范围”,导致收益率曲线持续处于扁平化的形态。

       风险提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摇摆,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中国的对冲政策效应迟滞,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市场预期;特朗普加征关税或冲击欧元区经济和通胀,欧元区反应函数不明确,同时日本央行“加息”节奏不明确。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芦哲/王洋 日期:2025-05-0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