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策略:风险偏好或将提升 建议关注消费科技行业
投资要点:
宏观环境继续保持宽松基调对冲外部压力。4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多方面关键内容为经济发展与市场稳定指明方向。会议强调“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并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意味着后续政策将持续呵护资本市场,以稳定和增强投资者对A 股市场的信心,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稳定且活跃的资本市场能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融资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会议还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靠前发力,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投入,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适时运用降准、降息等工具,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者协同配合将为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在行业政策上,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扩围提质“两新”政策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面对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议提出要稳定外贸,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外贸企业,帮助其应对贸易摩擦和外部冲击,稳定外贸基本盘。
4 月市场回顾。4 月权益市场结构性分化显著。北证50 指数表现强势,单月涨幅达4.72%,大幅领先科创50(-1.01%)与大盘价值指数(-1.45%),彰显中小市值企业较高的市场热度。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降温,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单月缩减1162 亿元,环比增速由3 月的1.1%转负至-6.1%。与此同时,被动投资产品持续获资金青睐,4 月新发指数股票型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至357.04 亿份,环比3 月增长45%,除市场因素外,中国版平准基金的介入也为基金规模的扩张提供了额外助力。4 月债市走势先强后稳。月初,受关税扰动缓和及流动性边际宽松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国债收益率明显下行,10 年期和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4月份,央行精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为市场提供充足资金支持。4 月24 日,2025 年特别国债首发,规模达1210 亿元,20 年期和30 年期分别招标发行,中标利率分别为1.98%、1.88%。此次特别国债发行既为市场注入长期资金,也彰显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积极态度。同时,央行开展6000 亿元1 年期MLF操作,实现5000 亿元净投放,有效对冲国债供给增加对资金面的影响,维护了资金面稳定。当前多数投资者密切关注降准降息动向,市场进入观望状态,等待更多政策指引。展望5 月,债市重点关注政策驱动下的经济数据表现和降准降息的必要性。在当前外需承压、内需修复的背景下,4 月PMI 回落和出口数据走弱或进一步强化债市避险逻辑。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继续显现,避险情绪与科技板块资金分流将加大市场波动。整体而言,5 月债市或将维持震荡格局,利率下行需等待更明确政策信号或经济数据进一步走弱。
5 月配置建议。4 月经济数据彰显经济韧性,一季度GDP 增速5.2%为全年目标奠定基础。尽管外部贸易摩擦可能扰动出口链,但政策层已前瞻布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靠前发力"扩内需,二季度增量政策加速落地可期,如财政端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将协同推动基建、制造业和消费回升;叠加降准降息预期升温,整体经济动能有望保持稳健。行业配置层面,内需提振主线中,消费扩容是核心方向,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直接受益"以旧换新"政策,服务消费(旅游、餐饮)受益于假日经济回暖,创新药、国货品牌则契合国产替代与出海趋势;科技自立主线中,美国关税加征倒逼国产替代加速,芯片、GPU 等硬科技领域迎国产化窗口期,计算机、通信等板块则受益于AI 算力基建投入,景气度有望延续。
风险提示:政策及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风险事件冲击市场流动性。报告样本数据有限,历史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