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一揽子金融政策如何稳市场稳预期?
事件点评
一揽子政策覆盖面广,充分应对不确定性扰动。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刺激政策,主要分为三大类共计十条措施,从数量型、价格型以及结构型货币政策着手,整体体现出了对宏观经济、资产价格、市场预期的全面呵护。同时,政策展现出较强的延续性,与2024 年9.26 政治局会议精神保持一致。不仅有效落实了存量政策,更进一步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本次一揽子金融政策为近年最大,数量型、价格型、结构型货币政策同时出台。我们认为,一揽子金融政策在此时出台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对冲美国“对等关税”同时对冲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放缓,其次是为近期即将的中美谈判增加更多筹码,第三是在美元信用走弱,推动人民币被动升值,此时降准降息空间较大。
数量型、价格型、结构政策同时出台,全面夯实基本面。本次政策展现出自上而下,从总量到结构的特征。从最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看,此次数量和价格都属于大规模流动性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宏观经济抵御不确定性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结构型货币政策主要从供给侧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同时强调稳定金融资产价格的目标。
结构型货币政策角色逐步走强,未来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此次降准50BP,降准幅度与去年保持一致,未来空间依然较大。从此次政策看,1.1 万亿元再贷款工具包括3000 亿元科创和技术改造、5000 亿元服务消费和养老、3000 亿元支农支小分别针对科技创新、拉动内需、养老和农业,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两会等中央会议释放出的重点板块保持一致,相较于总量货币政策,可以更有效地“补短板,稳民生”。利率方面,此次降息10BP,传递出政策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依然充分。进入2025 年后,利率下调步伐明显放缓,我们预计后续年内总量降息幅度或将减少,但结构型货币政策依然延续。整体来看,在此次政策出台后,货币政策将趋于稳定,短期内不会再有降准降息,但整体依然在宽松通道上,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宽松政策更多取决于关税冲击和国内宏观基本面的恢复情况。
除货币政策外,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再推多项加码政策。从“总量调节”转向“结构优化+预期管理”并重,政策工具精细化体现出应对复杂局势的成熟路径。在资本市场方面,监管层不再单纯依赖央行货币政策进行对冲,而是通过精细化的监管调整、制度性资本入市设计,在提升市场弹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塑造更可持续的稳增长环境。资本市场改革全面发力,围绕“新质生产力”加速打造从融资到退出的完整生态链条。政策组合不仅是对过去资本市场制度性不足的修补,更是对未来经济“从重资产向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结构跃迁提供底层金融支撑,资本市场被明确定位为“引导资源配置、服务结构调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场域。
风险提示: 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内部政策落地效果有待考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