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材料系列报告之一:低轨卫星的商业逻辑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05-09 15:25:09 评论:0

  低轨卫星的需求是什么?低轨卫星未来主要需求在于通信服务。用户使用通信服务,主要需要其带宽和信号覆盖的服务。

  相比地面基站,低轨卫星覆盖成本更低,但带宽成本更高。根据我们的测算,5G基站的覆盖成本约为4.6万元/平方公里,带宽成本约为146元/Mbps,中国低轨卫星的覆盖成本约为2.9元/平方公里,带宽成本约为2345元/Mbps。

  低轨卫星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低轨卫星能以较低成本实现网络全球覆盖。按1000公里轨道高度,不考虑重复建设和损耗,理论最少需约25颗卫星,若需考虑重叠和连续服务,理论数量约需50颗,实际考虑冗余设计,数量可能更多,比如轨道高度计划1000公里的虹云工程计划156颗,铱星在轨75颗。按照单颗卫星发射和制造成本4690万元计算,若全球部署1万颗,4690亿元的投资就能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而5G基站仅覆盖全球陆地面积(不含光缆)就高达8万亿元。

  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120美元/人/月的收费,5年的卫星寿命,1374万用户可以覆盖1万颗低轨卫星组成基础网络的建设成本。而星链已经在23年11月,在用户达到230万至300万之间时实现了现金流盈亏平衡。若中国卫星的运营成本与星链相当,在当前的收费与成本模型下,则中国星座计划在用户数量为1600万左右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低轨通信卫星业务适合地广人稀的应用场景。地面基站因为覆盖成本过高,所以在地广人稀地区的性价比难以和低轨卫星互联网抗衡,比如美国、拉丁美洲等地。全球拥有空间技术的国家中,只有美俄地广人稀,而俄罗斯GDP总量有限,所以spaceX从美国起步有其必然性。

  “一带一路”需要低轨卫星业务。“一带一路”遍布全球152个国家,总国土面积约9685万平方公里。截止至2025年2月末,中国在外务工人员约54.5万人,目前的规模已经足够支持低轨通信卫星业务。中国在外务工人员密度平均178人/平方公里,符合地广人稀的特征,同时出于安全的需要,中国低轨通信卫星业务符合“一带一路”的需求。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联系势必更加紧密,人员交流或将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而继续增长,中国自主可控的低轨通信卫星业务的市场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风险提示:


五矿证券 王何梦雅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