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年报暨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其他非息拖累营收,负债端成本普遍改善
投资要点:
2025Q1营收利润双双负增长,个股延续分化。2024年上市银行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0.08%和+2.35%,2025Q1增速分别为-1.72%和-1.20%。2025年一季度,债市利率阶段性上行,债券和基金投资的公允价值下降,拖累营收增长。拨备继续反哺净利润,但贡献逐渐减弱。2024年上市银行年化后平均ROE为10.35%,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2025Q1为11.46%,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城商行ROE维持板块间最高水平为12.27%。
贷款对公强零售弱,存款定期化延续。(1)资产端:贷款增速放缓,区域行韧性更强。2024年与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分别同比+7.94%和+7.92%,与2023年+11.14%增速相比增速显著放缓。除了实体融资需求较弱这个主要影响因素,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资金空转和虚增存贷款的打击力度。(2)负债端:活期存款占比下滑至历史低点。2024年末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37.59%,较2023年-1.71pct,各银行板块的活期存款占比均下滑到历史低点,存款结构持续向定期倾斜,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38.59%/38.54%/29.08%/26.14%。
净息差降幅收窄,负债端压力普遍减轻。2024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为净息差1.53%,较2023年下降0.16pct,与2023年降幅0.26pct相比有所收窄。加权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分别为3.37%和1.98%,分别较2023年-0.29pct和-0.12pct。2025年第一季度,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反弹,1家持平,35家下滑,受益于负债端成本减轻,部分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
零售不良有所扰动,拨备释放利润。2024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24%,四大板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同比改善。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不良率较2024年-0.01pct至1.23%。划分不良结构,2024年,根据已披露细项结构的银行数据,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压降,零售贷款不良有所扰动,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提升0.21pct至1.41%,疫情以来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居民还款能力下降。2024年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较2023年下滑3.47pcts至239.97%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继续下滑至238.32%,在经营环境压力较大时部分银行选择减轻拨备释放利润。
维持“超配”评级。我们认为,2024年银行业整体业绩稳健,2025年一季度受到债市扰动,其他非息收入对业绩支撑减弱,导致营收利润双双负增长。但同时也关注到,银行业2025Q1相较2024年,出现中收业务表现改善、净息差降幅收窄、负债端压力普遍减轻等积极变化。宏观环境来看,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目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美国滥施关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持续回升任务比较繁重。银行业在外围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受到的扰动相对较小,其稳定分红、低估值、高股息价值等特质使其受到避险资金的青睐,同时也受到降准、扩内需、财政部注资等政策托底,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以及以300ETF为代表的被动资金或将延续流入态势,外围扰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板块仍是确定性较强的布局方向,继续看好其防御和红利价值。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关注高股息、低估值的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和建设银行(601939);二是关注具备区域优势、业绩确定性强、地方债风险改善的成都银行(601838)、杭州银行(600926)、江苏银行(600919);三是关注受益于房地产风险缓释、扩内需下零售端业务修复的招商银行(600036)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波动导致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导致信贷需求疲软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净息差持续承压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