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公募基金改革下的银行增配机遇
明确长期业绩考核导向,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
2025.05.07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以基金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淡化短期交易业绩,解决行业“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特殊现象。此外,“行动方案”显著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监管后续将制定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修正相关基金产品风格漂移的问题,加之基于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未来产品的基准选择会更加审慎。这些可能使得基金经理的风格偏长期化,对于相较业绩比较基准明显低配的行业及权重股,其配置比例或将有所提高,低波含权产品或将迎拓展机遇。
2025Q1末主动权益持仓银行股比例3.75%,相较沪深300低配约10pct银行板块在主动权益持仓中长期低配,2025Q1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环比2024Q4末下降0.23pct。截至2025.05.10,普通权益基金中挂钩基准为沪深300的有23.2%,中证800的有15.6%,中证500的有7.76%,对标市场上这三种有代表性的业绩比较基准,截至2025Q1银行板块分别低配9.92pct、低配7.01pct、超配1.69pct。从个股来看,截至2025Q1主动权益基金持有银行市值前五为招行(135亿元)、宁波(61亿元)、江苏(47亿元)、成都(46亿元)、工行(33亿元),其中招行和工行分别较沪深300低配2.1pct、1.1pct,其他银行中兴业、交行、农行也明显低配。
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对指数低配+股息稳定,银行股仍有上行动力
银行股的上行动能由ROE--PB驱动切换为资金驱动。政策上,鼓励以保险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增量资金来源确定;股息回报上,考虑大行注资后的摊薄效应其股息率仍维持4%以上,且从2025Q1业绩来看银行经营稳定性、盈利确定性较佳,在分红比率稳定的基础上股息率可持续;估值上,按照类债属性的DDM模型测算,必要回报率为4%是四大行理论PB估值可达1倍以上,仍有较高空间。
投资建议:稳健红利+跟随复苏
红利稳固可持续,稳增长驱动顺周期。看好银行板块长期资金增配价值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的银行估值修复。我们预计2025年银行业绩表现基本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信心主要来自于:(1)信贷节奏前瞻但结构优化,套利性质信贷水分减少;(2)息差回落幅度优于预期;(3)零售风险释放接近尾声;(4)累计浮盈兑现、存量债券流转等支撑非息收入。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顺周期标的推荐苏州银行,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净息差超预期收窄;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不足,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