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出口有韧性 物价保持稳定
中国4月CPI同比-0.1%,与前值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平转涨,上涨0.2%;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从环比看,CPI由降转涨,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2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出行服务回升带动。从同比看,CPI略有下降,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
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10.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影响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二是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北方供暖全面结束,煤炭需求进入传统淡季,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指出,从实际情况看,货币对物价发挥作用取决于供需对比情况。如果需求相对于产出上升,货币扩张对物价会显现上拉影响。增加货币供给,在侧重增加投资、保障供给的发展模式下,反而会带来产能和供给持续扩张,加大供过于求的失衡程度,实际上物价也难以回升。提振物价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打通实体经济堵点。面对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周期性和结构性等诸多因素交织的宏观经济环境,要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协同以及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促进经济供需平衡、物价合理回升。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下周关注:中国4月社融信贷数据(不定期)、美国4月通胀数据(周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