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5·7”发布会解读:有机协同 体系重构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14 08:25:25 评论:0

  事件:

      5 月7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事件点评:

      央行通过“总量适度宽松+结构精准滴灌+市场预期管理”三重政策框架协同发力。在总量层面,降准0.5 个百分点释放1 万亿元流动性,同步下调逆回购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公积金贷款利率,阶段性调降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至0%,双管齐下优化流动性结构与融资成本,直接刺激汽车消费及设备更新领域信贷投放,体现对“两新”政策的精准配合;在结构层面,将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扩容60%至8000 亿元,创新推出“央行再贷款+政府增信”的科创债券风险分担机制,同步创设5000 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形成“硬科技攻关(科创再贷款)+软消费升级(服务养老再贷款)”双轮驱动,完整构建“供给端技术革新+需求端消费升级”的闭环设计,精准灌溉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等重点领域;针对资本市场,通过合并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至8000 亿元弹性额度(其中1050 亿元互换便利已落地操作,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约3000亿元),完善市场化托底工具并强化汇金公司平准功能,明确央行再贷款资金作为汇金平准基金流动性后盾,构建“政策对冲(央行流动性支持+国家队介入)+市场自救(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的双层防御体系,抵御外部冲击。政策创新已从传统流动性管理向股债联动纵深突破,着力打通股权债权融资链条,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生态闭环,市场化托底工具实现从“预案储备”到“常态化运作”的机制升级,印证政策工具箱的迭代效能。

      金融监管总局围绕“防风险”与“促转型”双主线实施四维政策布局。

      在房地产领域,以保交楼(累计审批6.7 万亿元贷款支持1600 多万套  住宅交付)为切入点,通过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和开发贷、住房租赁贷制度重构(一季度住房租赁贷款同比猛增28%),推动存量风险化解与“租购并举”新模式衔接,凸显“保交楼稳信心+租赁市场培育”的增量改革思维;针对资本市场波动,以保险资金为突破口,通过新增600亿元长期投资试点、调降股票风险因子10%(释放险资配置空间)及长周期考核机制,将险资转化为抵御短期波动的“耐心资本”,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批复1 家,展现政策工具创新与落地节奏的紧密咬合;聚焦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推出小微企业“增供给(无还本续贷扩围至4.4 万亿元)-降成本-提效率(12.6万亿元走访贷款中1/3 为信用贷)-优环境”融资组合拳,并扩容出口信用险(承保额增15.3%)及内贸险共保体、跨境电商专属保险等创新工具,形成“出口信用险扩容(稳外需)+内贸险增信(拓内销)”的立体化对冲,构建抵御外需收缩的“财税-货币-产业”协同防线;在科技金融领域,通过并购贷款规则修订(18 城试点破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主体扩容及商业航天共保体(北京率先落地)等创新,打造覆盖“信贷(并购贷款)-保险(共保体风险分担)-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全链条的生态化服务体系,系统性降低科创企业风险溢价,风险分散机制创新从理论设计迈入行业实践。政策设计凸显“逆周期调节(保交楼量化成果+险资入市空间释放)+制度性重构(住房租赁贷新规+共保体模式)”双重特征,既以融资协调机制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又以共保体等工具创新突破科创不确定性困局。

       中国证监会围绕“稳预期”与“强功能”双主线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在风险防御端,通过强化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功能并协同央行8000 亿互换便利工具,构建“政策对冲(国家队介入)+市场自救(回购增持)”的流动性危机防火墙;在服务实体经济端,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制度包容性改革,优化并购重组规则及科创债券体系,打通“科技研发-产业转化-资本退出”全链条;针对资金结构问题,实施公募基金长周期考核(3 年权重≥80%)、浮动管理费改革,并推动社保及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形成“长期资金入市-市场稳定性提升-投资回报增强”的正向循环;同步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QFII 准入机制、将  REITs 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支持中概股回归预案,以“外资引进来”与“中资护盘”双轨策略应对外部波动。政策设计既通过注册制深化(如并购重组效率提升)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又以中概股回归等安排平衡开放与风险防控,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撑能力。

      我们认为三部门政策形成有机协同,流动性传导链(央行降准→险资承接→公募转化)打通货币供给到资本形成的闭环,科创支持链(央行再贷款→监管共保体→证监会并购重组退出)构建覆盖“研发-转化-退出”的全周期服务生态,风险应对链(汇金平准工具→房地产融资协调→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实现“短期托底(流动性维稳)-中期纾困(地产风险拆弹)-长期重构(制度升级)”的跨周期衔接。当前政策体系凸显三大跃升:一是机制创新深度。科创债券风险共担(政府增信+再贷款)、商业航天共保体等工具打破传统风险定价逻辑,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银行惧贷”堵点,从根源重塑金融供给模式;二是治理模式转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公募基金长周期考核等制度重构,推动金融治理从“行政干预”转向“规则治理”,市场内生稳定器逐步激活;三是协同效能质变。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撑汇金平准操作、金融监管总局共保体风险分担机制对接证监会并购重组通道,三部门在流动性传导、科创支持、风险缓冲等链条形成“政策工具-市场反馈-制度迭代”的齿轮咬合,标志着我国金融治理从危机应对向体系重构的战略升级,有力维护中国的汇市、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受制于需求端约束,政策效果低于预期;房地产市场调整超预期;地缘政治外部冲击超预期。

机构: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文忠 日期:2025-05-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