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级市场(香港)看中国养老产业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15 11:42:50 评论:0

  老年群体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出生人口为3,016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受此影响,2023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净增长最多的一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一年增加了1693万;2024年略微放缓至1334万,增长排名第二。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占全国人口的15.6%。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7%,说明中国社会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阶段;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达14.2%,说明中国社会已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1962年至197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数量(万)的高峰期,在这14年间,年出生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而1965-1974年出生人口将在2025年开始陆续退休,预计未来十年退休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养老需求持续扩大。

  养老产业二级市场(香港)指数长期跑赢大盘:过去十年养老指数(香港)价格收益61%,恒生指数价格收益13%,大幅跑赢恒生指数48%,表现优秀。载至2025年5月7日,养老行业总市值约3.16万亿港元,其中医疗保健约1.7万亿港元,金融保险约1.19万亿港元,可选消费约2410亿港元、房地产333亿港元。从行业成份公司数量来看,2016年仅22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而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已有57家上市公司参与到养老行业。从趋势上看,参与的上市公司在不断增多。

  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象,国家通过政策定调,陆续出台系列政策鼓励银发经济发展。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近三年我国养老政策持续聚焦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及养老金融创新等。关键政策主要包含3方面的内容:1、制度性框架加速成型:2023年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以清单形式界定政府、市场、家庭的养老责任边界,24类服务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维度,为后续政策细化提供基准线。2、支付端改革持续突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已扩至49个,2024年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GDP的0.3%-0.5%,并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目标突破5000万户,税优额度或从当前1.2万元/年向上调整。3、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深化:2024年养老机构国标实施后,全国23%的机构需改造达标,预计释放超200亿元适老化改造市场需求。2025年医养结合政策着重打通医保支付壁垒,试点地区将允许将康复护理费用纳入住院DRG付费体系。


艾德证券期货 陈政深,陈刚,刘宗武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