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主动基金产品全部持股的行业偏离度分析:显著低配金融和红利资产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5-22 18:58:28 评论:0

  本期投资提示:

      事件:2025 年5 月7 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吴清主席总结公募基金改革的要点是“四个突出”,其中两项涉及业绩基准:一是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

      二是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分析样本:2024 年度主动型公募基金产品(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总计4403 只,基金净值规模约2.88 万亿元,以2024 年年报的全部持股作为分析对象。

      1.70%产品以沪深300、中证800 和中证500 三大宽基为业绩基准,约18%的产品基准为行业指数。

      根据2024 年年报披露统计,4403 只主动权益基金样本中,接近70%的主动权益产品业绩基准为沪深300、中证800 和中证500 三大主流宽基指数,从产品规模来看比例也接近70%。此外,行业指数中,医药、消费、新兴、能源为基准的产品数量占比均在3%左右,其次是先进制造(2%)、周期(0.7%)和金融地产(0.3%)。因此将所有产品与各自业绩基准的行业配置进行比较,能够更加精确地统计主动权益整体在各行业上超低配的幅度和金额。为统计方便本文仅考虑所有主动产品的前两大权重指数,偏离度测算中以第一权重的股票指数为主。

      随着内地主动公募基金增配港股热情提升,未来港股相关指数作为业绩基准的潜力不容忽视。从2024 年报统计来看,数量上有14.0%、规模上有16.3%的主动产品以恒生指数、港股综指和恒生综指为业绩基准。申万行业分类体系已覆盖所有港股通标的,因此本文的行业偏离度将沪深港三地公司统一纳入测算。

      2.对标2024 年各自业绩基准,金融、红利和计算机等是主要低配行业,剔除行业指数产品后依然是绝对金额欠配方向。

      由于主动产品普遍维持高仓位运行,权益仓位也回归业绩基准是偏强的假设,因此在保持当前仓位假设下进行测算,即资产配置仅做行业间腾挪。

      通过每只产品2024 年度全部持仓的行业分布,与2024 年各自业绩基准的行业权重对比,我们计算了申万一级行业更为精确的配置偏离度: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食品饮料、计算机、建筑装饰、煤炭、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农林牧渔、钢铁是相对低配行业,低配程度较高的普遍为金融和红利资产。超配幅度接近或超过1 个百分点的行业有:基础化工、社会服务、轻工制造、通信、电力设备、传媒、机械设备、汽车(2 个百分点)和电子(4.9个百分点)。

      绝对金额层面,保持现有仓位情况下,仅在行业板块之间腾挪,则银行和非银分别相比业绩基准低配1900 亿元左右,其次是公用事业(464 亿元)、食品饮料(402 亿元)、计算机(256 亿元)、建筑装饰(190 亿元)等。而电子超配近1400 亿元,其次是汽车(553亿元)、机械(511 亿元)、传媒(483 亿元)、通信、电力设备、轻工、社服等。

      考虑到基准为行业指数的多为赛道主题型产品,若将其剔除,仅以沪深300、中证800和中证500,以及其他风格类(成长、价值、红利等)指数为基准的产品作为样本,规模约2.38 万亿,在全样本中规模占比约83%。以此测算,银行和非银低配8 个百分点以上,电子超配5.8 个百分点,传媒、机械和汽车超配2 个百分点左右。绝对金额上,银行和非银分别相比业绩基准低配1800-2000 亿元左右,电子超配约1300 亿元。

      风险提示:个别使用全球指数为基准的产品未披露指数行业权重,与全样本行业配置存在细微偏差;由于数据可得性使用2024 年年报全部持股口径,持仓情况存在滞后性;业绩基准截至2024 年报,基金产品后续存在修改业绩基准情况。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丽梅/刘雅婧/郝丹阳/王胜/冯彧 日期:2025-05-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