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中美居民信贷资产质量如何演绎?
核心结论
美国居民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目前均处在次贷危机以来最优水平,表明美国居民没有过度举债;不过美国居民偿债能力对于现金流量表依赖度更高,后续需关注贸易冲突对居民现金流量表的冲击,以及美联储如何应对和改善效果。我国居民现金流量表压力虽较大,但资产负债表相对更健康,这与我国高储蓄率有关。整体而言,我国居民信贷违约风险是可控的,银行面临的核心矛盾是规模增速的放缓。
次贷危机后美国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贷款余额/GDP)从高位回落,我国居民杠杆率则从低位持续提升,2024年9月末中美杠杆率分别为60.1%和70.5%。期末中美居民信贷总额分别为80.17万亿元和20.31万亿美元,我国大约是美国的六成。结构上均以按揭为主,美国居民信贷中按揭占了70%,我国居民按揭占了约50%,主要是我国居民信贷统计了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中按揭也占了约70%。
现金流量表:美国家庭更优。测算的2023年中美“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比值分别为141.5%和95.0%;美国“偿债支出/可支配收入”比值约11-12%,明显低于次贷危机爆发前期约15%的水平,测算的2024年我国“偿债支出/可支配收入”比值约为26%。
资产负债表,我国家庭更健康。我国家庭资产负债率以及居民贷存比(贷款/存款)均处在低位,美国该指标虽然处在次贷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但明显高于中国。2024年末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率10.9%,家庭负债与金融资产(不包括保险和养老计划)比值约为22.4%,与存款和货币比值为140.1%;2024年末我国住户贷存比仅为54.8%,估算的资产负债率为8.0%。
美国居民贷款违约率上行,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当前风险整体可控。
(1)按揭客群资质较优且偿债压力不大,整体违约风险较低;(2)信用卡由于前几年扩张提速以及利率大幅上行,目前在各类贷款中违约率上行最快,已接近次贷危机期间的高点,仍处在不良暴露周期中;(3)汽车贷款已接近疫情期间的高点,考虑到近年来美国汽车贷款客群更加优质等因素,汽车贷款违约风险或不会进一步大幅上行。
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相对比较健康且居民利息偿债压力较小,在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消化存量风险,违约风险整体可控。预计2026年上市银行或迎来此轮零售不良生成拐点,重点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资产质量走向。
按揭仍是最优质资产,上市银行2024年末不良率为0.68%;2025年4月RMBS资产池加权年化违约率0.96%,2024年下半年以来有企稳态势,风险可控。规模增速放缓才是核心矛盾,这也导致此前按揭比重较高的大行持续加大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投放,个人信贷领域竞争加剧已常态化。
过去几年多数银行加大信用卡风险管控和不良处置力度,不良暴露大概率已接近尾声。2024年以来信用卡ABS资产池加权年化违约率已经开始下行,2025年虽有所上行,但依然低于2020-2023年时期的违约率。
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由于前期扩张较快,在经济复苏持续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不良大幅暴露。同时,贸易冲突升级对出口带来一定冲击,不过考虑到2024年以来多数银行已主动降低规模扩张,加上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预计2026年下半年或能见到不良生成拐点。各家银行风险管控、客群资质以及不良处置力度等差异较大,因此不同不良生成拐点将有所分化,需要精选个股。
投资建议:短期高股息个股依然占优,高成长个股静待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加码或宏观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低利率环境+保险/ETF增量资金+公募持仓调整”环境下ROE稳定且高分红的银行具备不错的配置的价值,同时2025年大概率是此轮银行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业绩底进一步夯实估值底,维持行业“优于大市”。个股上,市场对于基本面预期并没有因贸易冲突缓和而改变,高股息个股依然占优,推荐国有大行、江苏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高成长性优质个股静待逆周期政策的加码或宏观经济等因素出现积极变化。
风险提示:关税冲突进一步升级,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导致我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进而冲击贷款需求和资产质量。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