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行业点评报告:政策约束、考核长周期与指数化投资-银行股估值重塑的三重动能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5-22 21:58:59 评论:0

  摘要:

  事件:近期,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有望从资金面角度给银行股投资带来三重动能,持续兑现银行红利价值。

  政策约束:主动型公募低配调仓,带来短期增量资金。方案表示要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指引,约束投资行为;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政策约束推动业绩比较基准与考核优化,引发公募仓位调整,并且调整结果具备持续性,一定程度有望扭转银行板块长期低配格局,带来短期增量资金流入,助力估值快速修复。目前主动型公募基金多以规模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例如沪深300和中证800,使用比例分别高达50%和16.8%,而主动资金重仓银行比例仅3.72%。若以沪深300的银行股权重调仓,预计可带来增量资金1338.1亿元。同时,行业、主题、风格和策略指数中银行股权重比例更高、对板块行情和个股估值影响更大。目前这类基准中A股银行平均权重23.95%,且集中在央国企、红利、ESG、长三角等热度较高的领域,但作为业绩基准的比例偏低,挂钩基金规模占比仅1.8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考核长周期:红利资产吸引力增强,利好估值中枢抬升。方案提出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长周期考核带来配置偏好转向。目前主动型基金对电子等行业重仓比例较高,但以社保基金和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在权益投资中对银行的持仓比例分别高达49.2%和27.2%。银行股凭借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持续受长线资金青睐,叠加国企改革、市值管理和低利率环境等因素共振,红利价值凸显,估值中枢面临整体性抬升。银行平均动态股息率约4.3%;PB为0.67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在2023-2025年起下行趋势基本结束并出现抬升迹象。结合1月国新办发布会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按长期导向测算将有合计约2656亿元流入银行板块。

  指数化投资:ETF加速提质扩容,权重股持续受益。方案提出促进指数基金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下调大规模指数基金费率,研究创设专门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等。当前,ETF扩容已经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并且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25Q1,我国被动型基金规模接近3.5万亿元,已超过主动型基金;目前股票ETF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其中,沪深300ETF占据主导地位,规模约1.06万亿。本轮改革有望进一步促进指数基金提质扩容加速,银行作为宽基指数权重股,有望显著受益增量资金流入。以沪深300ETF为例,测算每年扩容为银行板块带来增量资金约710.1亿元。

  投资建议:公募低配板块有望修复,长周期考核提升红利资产偏好度,ETF扩容加速利好权重股,为银行板块带来持续增量资金,加速估值重塑。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存贷款非对称降息落地,结构性工具加力,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业绩改善可期。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利率下行,NIM承压风险。


中国银河 张一纬,袁世麟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