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情况发布会点评: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事项: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此次发布会就前期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后文简称《政策举措》)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我们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子行业视角进行分析评论:银行方面,政策推出有望提振银行科技金融信贷需求,利好重点区域银行发展;保险方面,政策鼓励科技产品创新,支持险资长期科创投资;证券方面,证券公司是科技创新企业股权融资的核心中介、债务融资的重要中介之一,与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日臻完善,利好证券公司投行等业务业绩改善。
评论:
银行:政策推出提振银行科技金融信贷需求,利好重点区域银行发展
从银行角度而言,以下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从需求侧出发的政策有望提振银行信贷需求。此次发布会中提到“此前的很多科技金融政策,大多是从供给侧入手,着眼于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规模、意愿、能力。这次《政策举措》,从科技创新的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强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持。”我们认为,从需求侧出发的政策支持有望提振银行信贷需求,为银行科技金融带来更多业务机会。会上提到,金融监管总局通过“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其中银行方面包括政策性银行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科创提供中长期、低利率的融资支持,而商业银行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近几年连续实现贷款余额和户数双增长。从金融监管总局表述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对科技金融的支持仍然集中在信贷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未来或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银行带来增量业务空间。
二是通过再贷款等政策支持在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会上强调“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降低融资成本”,这意味着银行或面临科技企业贷款利率下行的情况,不过通过再贷款等方式有望降低其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其中,人民银行已经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同时下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到1.5%。
三是通过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降低银行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中面临的风险损失。一方面人民银行将联合科技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的政策指引,利用地方征信平台和有关金融服务信息
平台等渠道加强公共数据、产业数据等各类信息的归集整合,为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提供信息数据的支撑,这有利于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配合财政部门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激励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大科技金融业务投入。
四是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利好当地银行业务发展。会上指出,确定在13个重点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深圳)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利好当地银行业务发展。其中会上还提到目前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有两类,一类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家,另一类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包括成渝地区、西安、武汉3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地区的银行或迎来更多政策支持。
保险:鼓励科技产品创新,支持险资长期科创投资
《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鼓励保险行业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开发定制化产品。政策要求保险产品进一步覆盖研发早期阶段风险,例如研发损失保险、临床试验责任险等,这将推动保险服务从传统的“事后赔偿”向“全流程护航”转型,加强保险产品对于科创的赋能,完善风险责任保障体系。随着科创的快速发展,保险业已在相应领域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与广东省无人机保险政策相结合,广东人保财险首创的“强芯保”汽车芯片专属保险和“低空保”飞行器保险,已为汽车芯片产业链和低空经济领域提供超2.3亿元风险保障,填补相关领域保险空白。此外,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保单保额突破3000万元,通过全链条工作机制为337家企业提供近5亿元保障,未来仍具备明确的增量空间。
保险资金因其长期性和稳定性,是资本市场“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政策举措》提出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允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非交易过户的方式向投资者进行分配。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在低利率背景下,我们认为相应政策有利于为险资提供一定的流动性,在缩短投资周期的同时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
证券:科创板及创业板公司股权融资数量领先
《政策举措》关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包括: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要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研究制定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作用,提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2025年以来,全部A股股权融资公司家数为114家,其中科创板21家、创业板37家、北交所4家。此外,IPO方面,2025年以来全部A股IPO家数为42家,其中科创板6家、创业板18家、北交所4家。股权融资层面,资源向双创公司、北交所公司倾斜已经有所体现。
投资建议:
(1)银行:我们预计2025年有望成为此轮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个股方面,国有大行以及股份行等目前可以申请AIC牌照,未来在服务科技金融方面优势突出;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或利好当地的一些区域性银行,尤其是科技金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银行,包括沪农商行、杭州银行等。
(2)保险:保险行业通过产品创新、资金配置和生态协同,正从传统风险管理者转型为科技创新的“战略伙伴”。未来,随着共保体模式推广、数字化能力提升及政策细化落地,保险业有望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发挥更积极作用,为高水平科技提供坚实支撑及保障。
(3)证券:证券公司是科技创新企业股权融资的核心中介、债务融资的重要中介之一。今年以来,在监管持续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创业板、科创板IPO与再融资数量领先其他板块,与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日臻完善。重点推荐资本实力雄厚、科创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探索领先的中信证券。
风险提示
若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金融行业。政策落地效果有待观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