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双周报:存贷款非对称降息落地,小微、科技金融支持完善
银行板块表现优于市场: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18%,银行板块上涨0.61%。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45%、+0.35%、+1.73%、+2.84%。个股方面,33家上市银行上涨,沪农商行(+5.36%)、青岛银行(+4.76%)、渝农商行(+3.99%)、苏农银行(+3.63%)、中信银行(+3.59%)涨幅居前。截至5月23日,银行板块PB为0.67倍,股息率为6.93%。
LPR降息和存款利率非对称下调落地,呵护银行息差:1年期、5年期LPR均下调10BP,分别为3%、3.5%。同日,国有六大行和招商银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5BP,定期整存整取2年以内下调15BP,3年、5年均下调25BP,此后多家股份行跟进下调。LPR降息旨在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帮助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存款利率下调幅度高于LPR降幅,符合央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导向,负债成本将继续成为息差企稳的关键因素。此外,3年、5年期定存利率下调幅度更大,有助引导存款期限结构优化。静态测算本轮降准和存贷款降息综合提升银行息差4.96BP,助力银行基本面持续向好。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加码,银行信贷资源供给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发布:增加融资供给,并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资源;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普惠小微贷款FTP优惠不低于50BP;引导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核销空间和资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信贷支持力度加大、结构优化,相关领域资产质量也有望加速改善。结构性工具引导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尤其向重点领域企业倾斜。结构性降息25BP、LPR降息10BP落地,叠加银行FTP定价优惠、贷款附加费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有望提高,资产质量加速改善的同时将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投向重点领域。
科技金融再贷款工具发力可期,风险定价机制有望完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明确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实施的重点,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为重要环节。同时,会议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包括提高政银企对接效率、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加大风险补偿力度。我们认为,科技金融再贷款工具量价优化,将成为现阶段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短期内,财政的贴息和风险补偿是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保障;长期看,企业创新积分制以及政信平台的完善,有利于银行精准识别和对接优质科技企业,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更好满足优质科技企业有效融资需求。
投资建议:存贷款非对称降息落地,银行息差企稳有支撑。一季度银行业绩虽有所波动,但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结构性工具加力,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持续加码,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业绩拐点可期。公募低配迎来修复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银行红利价值兑现。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利率下行,NIM承压风险;关税冲击,需求走弱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