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业大周期十问十答快评:2025年肉牛大周期或迎拐点,看好国内肉奶景气共振上行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02 09:44:21 评论:0

  事项: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27日,国内主产区牛肉均价为63.73元/kg,同比+10.66%,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9.92%;主产区生鲜乳均价为3.04元/kg,同比-7.60%,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25%;肉奶比(牛肉价格/生鲜乳价格)已达20.96,达到历史新高水平。

  国信农业观点:1)2025年以来国内肉奶价格走势背离,国内肉奶比(牛肉价格/生鲜乳价格)已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2025年肉牛大周期有望迎来拐点,2026/2027年行业有望迎来牛肉和牛奶的双品种共振涨价。2)奶牛养殖公司受益于肉奶景气共振,具备较高的盈利弹性修复空间。奶牛养殖业务经营每年正常淘汰率约30%左右,因此原奶企业每年都会卖大量奶牛,而淘汰奶牛价格与牛肉价格正相关,涨幅类同。港股的奶牛养殖公司报表将该业务损益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直接体现,我们认为该业务是奶牛养殖公司永续经营的一部分,且影响公司现金流,未来伴随肉牛价格反转,卖牛收益弹性显现,公司现金流有望同步向好,因此应对卖牛收益给予价值重估。3)所有奶牛养殖企业目前均破净,PB在0.2-0.9倍之间,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考虑到2020年原奶景气反转后,行业平均PB达到2倍以上,我们认为在接下来行业牛肉与牛奶共振反转的浪潮中,奶牛养殖标的估值空间修复的弹性较大。4)投资建议:对于奶牛养殖标的,原奶行情改善利好主业盈利修复,同时肉牛大周期上行有望明显增厚其奶牛淘汰和犊牛外销收益,肉奶共振背景下同样具备较高业绩修复弹性,建议关注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对于肉牛养殖或屠宰加工标的,其业绩直接受益肉牛景气上行,核心推荐光明肉业。5)风险提示:发生畜禽类疫病风险,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等。

  评论:

  1、国内牛肉行业基本介绍?

  参照我们此前发布的《肉牛行业投资框架》报告,国内牛肉每年消费量接近1200万吨,是猪肉消费量的20%+,历史上价格水平是猪价的3倍左右,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其中,国内消费量的30%是进口牛肉。国内肉牛养殖结构分散,主要参与者是农民,其中,母牛养殖基本都是农民,育肥产能90%以上是农民,屠宰也较为分散。农民作为主要市场参与者,产能波动本身就会放大。此外,肉牛行业还没有规模化,未来随着行业景气上行,资本有望介入并加速行业规模化,一个万亿的消费市场是有可能孕育大企业的。从肉牛养殖周期来看,小母牛养殖1.5年可以配种,怀孕1年(一年一胎,一个一个小牛),小牛育肥为1.5年。综合来看,行业产能恢复需要4年时间。

  2、国内牛肉价格回顾?

  2020年之前国内牛肉价格一直较为平稳,这个阶段属于消费增长快,供需平稳,行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供需关系类似于2000年之前的生猪行业。2020年前后由于扶贫政策支持,国内牛肉产能快速增长,此外疫情期间进口牛肉减少,2020-2022年期间,国内牛肉价格高涨,行业情绪高涨。

  2023年,伴随新冠疫情结束,进口牛肉增多,国内从2020年扩张的产能开始贡献供给增量,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下行。2023年-2025年2月,国内牛肉价格快速下行,行业亏损幅度大,亏损持续时间长,这是2001年以来第一次国内肉牛行业的深度亏损期。

  2025年春节后,牛肉价格开始淡季不淡,截至2025年6月末牛肉价格较2月低点整体上涨18%左右。

  3、为什么我们判断国内牛肉产能减少30%以上,价格是反转走势?

  肉牛行业养殖分散,行业没有高质量可以量化分析的数据。其中,钢联自2024年1月开始有披露肉牛存栏的数据,其2025年5月相对2024年1月肉牛存栏减少接近20%(考虑到肉牛存栏结构中,母牛占比接近50%,而养殖亏损时,养户会优先减少母牛存栏,来换取育肥公牛所需的现金流,因此我们从肉牛存栏整体减少20%来预估,则对应母牛存栏减少可能在30-40%的比例)。此外,从屠宰端的表现来看,行业能繁母牛存栏去化幅度很大。根据卓创资讯2025年2月对能繁母牛宰杀情况的分析,2023-2024年能繁母牛宰杀比例约30-35%,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根据2024年7月全国畜牧总站组织的内蒙通辽市(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肉牛产业调查数据显示,当地活畜交易市场2024年春节后,基础母牛交易数量明显增加,占50%-60%以上(往年10%-20%),据科尔沁区肉牛加工企业统计,2023年全年有3000头母牛屠宰,而2024年前五个月已屠宰8800头肉牛中,基础母牛数量已达3000头,而且能繁母牛占到基础母牛屠宰量的三分之一多。此外,根据钢联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牛出栏体重较正常出栏体重下降15-20%。从商品分析的角度来看,类比生猪品种,屠宰端的这种类似特征就是行业产能出清的标志,而且行业越分散,这个结论越准确。

  4、未来价格走势如何?高点如何判断?

  牛肉跟猪肉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牛肉里面能繁母牛肉占比很高,因为母牛扩繁系数只有1(一年一胎,一胎一个牛犊),相对能繁母猪PSY接近30,能繁母牛的PSY只有1。因此在行业价格低迷的时候,母牛淘汰率提升会增加牛肉价格的下行压力;而在行业景气上行的时候,母牛加大留种和延迟淘汰会促进价格上涨。从我们测算来看,母牛的淘汰和留种对价格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讲,淘汰母牛肉是很重要的供给项,一般占供给比例接近40%。

  此外,淘汰母牛一般体型很瘦,因此从经济效益角度,淘汰母牛进入屠宰场之前会育肥3-4个月,然后被屠宰。2025年春节后肉牛行业在产能出清的驱动下,牛肉价格及淘汰母牛价格节后均开始明显上涨,考虑到3月底开始钢联统计的淘汰母牛均价同比转正,我们预估2025年2-3月是最后一批大规模淘汰的能繁母牛,由于淘汰母牛通常在育肥3-4个月后被屠宰,也就意味着6-7月最后一批大规模淘汰母牛屠宰的供给释放后,未来牛肉供给会大幅度减少。据钢联监测,目前(2025年6月)行业还在屠宰母牛,我们预计进入Q3以后随牧草返青,自然条件将更有利于母牛养殖,母牛屠宰量会减少,在供给收缩驱动下,国内牛肉价格有望迎来快速上涨期,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肉牛行业投资框架》报告分析,由于肉牛生产调节高度滞后,未来国内牛肉价格有望持续上涨至2027年下半年。

  对于价格高点,本轮产能去化幅度大,我们测算未来牛肉供给明显低于2022年,因此牛肉价格会高于2022年高位。

  5、海外牛肉基本面情况如何?

  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全球牛周期复盘展望》报告分析,从全球看,牛肉作为高端肉,受资源限制,一直没有好的扩张,2000年以来,牛肉价格不断震荡走高。

  从国家来看,美国、中国和巴西是牛肉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三个国家合计占比均超过50%。美国农业部披露,2020年以来,受干旱和新冠疫情影响,海外母牛存栏持续减少,海外整体牛肉产能减少接近5%以上。

  其中,美国受2021年天气干旱影响,牧草退化,母牛存栏相对2020年减少10%,巴西与阿根廷肉牛产能减少约2%,澳洲产能整体稳定略多。因此从海外供给来看,2025年是全球牛肉产量同比增速减少的第一年,考虑到母牛存栏仍在减产周期,我们从肉牛品种生产周期预估,后续2-3年牛肉供给均是收缩。目前,美国牛肉价格已经历史新高,美国农业部预测涨价会持续到2026年。

  对于国内而言,2025年以来进口牛肉到岸价持续上行,进口量收缩。未来,在海外进口牛肉涨价的背景下,进口牛肉的成本中枢抬升不但不会压制国内价格,反而会驱动国内牛肉价格走高。

  6、国内奶牛行业的基本介绍?

  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原奶行业投资框架》报告分析,国内每年原奶需求量接近4500万吨,其中4000万吨是自产,500万吨以进口大包粉为补充,对外依赖度为10%。

  奶牛行业在经历三氯氰胺食品安全事件后,行业经历了快速规模化,其中行业前三家产量规模合计占比接近20%,70-80%的比例是规模产能,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从养殖周期来看,奶牛需要养殖2年才能产奶(泌乳牛),产奶持续时间为3年,合计5年后淘汰。其中,泌乳牛每年怀孕产仔,一年产一头小牛,公牛会直接卖掉;母牛直接入后备奶牛养殖,中间会淘汰部分后备奶牛,转泌乳牛比例一般接近90%。

  7、国内奶牛产能去化节奏如何?未来如何判断?

  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原奶行业投资框架》报告分析,目前国内奶牛产能减少接近10%,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其中主要去化的是非规模产能,规模企业基本泌乳牛存栏变化不太大,而且优先淘汰的是低效泌乳牛,因此保守估计整体产量预计下滑5%左右。

  对于规模企业来讲,已经有上市企业发生成母牛数量减少的迹象。现有原奶价格下,行业普遍都在亏损现金流(由于大部分原奶上市企业是港股,港股会计准则下不对后备牛进行折旧,因此单独考虑原奶上市公司利润表的现金流,更多反应的饲料成本,对于奶企来讲,永续经营需要养小奶牛去替代淘汰下来的奶牛,因此在考虑养殖现金支出时,需要将养小奶牛的投资性现金流考虑进去)。我们预计2025年三季度行业在储备青贮饲料的时候,现金消耗将加大,产能还会加速去化,而且后续的产能去化会涉及到规模产能,原奶价格有望在2025年底或者2026年上半年迎来价格向上拐点。

  8、海外原奶基本面情况如何?

  新西兰是全球主要的大包粉出口国,从美国农业部的公布数据来看,新西兰2024年奶牛存栏较2019年减少6%以上。全球大包粉的价格从2024年以来持续涨价,目前国内进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考虑到奶牛的养殖周期也较长,海外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助于提升2026年与2027年国内原奶价格的周期反转高度。

  9、市场最担心的问题和风险有哪些?

  市场最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消费是否支撑涨价,另外一个就是进口冲击。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未来在牛肉供给矛盾更大的情形下,消费端的影响将被弱化。此外,2025年上半年是牛肉价格的季节性消费淡季,牛肉价格却依然实现了15%左右的涨幅,这说明国内牛肉供给已展现出的矛盾更为突出。

  另外,我们认为进口也不会是主要矛盾,不管是进口的牛肉还是原奶的大包粉,进口产品2025年均在涨价,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全球牛周期复盘展望》报告分析,考虑到海外未来2-3年也是涨价景气周期,未来国内和国外会共振涨价,因此进口未来也会成为国内涨价的利好驱动。

  10、投资方向如何把握?

  我们核心看好港股的奶牛养殖公司。

  一方面,奶牛养殖公司每年都会卖大量的奶牛,这些淘汰奶牛的价格直接跟牛肉价格正相关,涨幅类同。我们以优然牧业为例,公司泌乳牛有32万头,通常情况下,为保证牛群维持高单产,规模奶牛场的母牛淘汰率(母牛淘汰量/成母牛存栏)通常保持在25-35%左右,按照优然牧业2024年末成母牛存栏数量测算,公司2024年的淘汰母牛出栏量接近10万头。另外,目前公司犊牛及育成牛存栏大概在30万头左右,由于一般母牛犊会留种但公牛犊基本不育肥,按照1:1的公母比例保守估计公司每年外销的公犊牛量接近15万头。这部分卖牛收益受国内牛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只是港股的奶牛养殖公司报表将该业务放置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没有在收入中体现。我们认为该业务是奶牛养殖公司永续经营的一部分,而且对公司现金流带来实质性影响,应该给予价值重估。

  另外一方面,原奶周期在底部,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原奶行业投资框架》报告分析,考虑到国内奶牛产能自2023年中开始去化,结合2年左右滞后传导推断,后续在产量收缩、肉奶共振和进口大包粉减量涨价共同推动下,2026年原奶也有望迎来周期反转,2026/2027年行业有望迎来牛肉和牛奶的双品种共振涨价。此外,目前所有奶牛养殖企业均破净,所有标的PB在0.2-0.9倍之间,考虑到2020年原奶景气反转后,行业平均PB达到2倍以上,我们认为在接下来行业牛肉与牛奶共振反转的浪潮中,奶牛养殖标的估值修复的空间弹性较大。

  投资建议

  肉奶景气共振上行,牧业公司业绩有望迎来高弹性修复。对于奶牛养殖标的,原奶


国信证券 鲁家瑞,李瑞楠,江海航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