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系列专题之二:居民如何“反内卷”?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07 20:13:42 评论:0
  一问:哪些群体在“内卷”?工作时间拉长挤占消费时间,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年轻人最明显。

      近年来,居民“内卷”倾向凸显,表现为工作时间拉长令消费时间“腰斩”,同时导致服务消费偏弱。2009-2018 年,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稳定;但2018 年来,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为数不多出现劳动时间明显上升的国家,2023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较2018 年多21 分钟。相对应地,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间同期由80 分钟/日下降至43 分钟/日,对服务消费时间的挤压更为明显。

      具体行业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卷”现象最明显,而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有所减少。2021 年后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跳升3.7 个小时;其中信息技术业工作时间涨幅显著(9.5小时)。制造业的工作时间亦有上行,2018-2023 年增加0.7 小时。上述行业虽然绝对工资高,但工资增速回落,拖累居民消费能力。而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分别回落1.7、0.5 个小时。

      从就业主体看,“内卷”倾向最突出的是年轻人,过去5 年周工作时间平均增加超4 个小时。25-34岁就业人员的周均工作时长由2018 年46.7 小时增至2023 年50.8 小时;45-54 岁就业人员的周均工作时间也有增多,期间上行3.6 个小时。对比之下,25 岁以下、35-44 岁就业人员的周工作时间仅分别增加0.3、0.8 个小时;55 岁以上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更是减少2.3 个小时。

      二问:居民如何“反内卷”?增加居民消费时间“治标”,引导就业在行业间分布更均衡“治本”。

      针对居民“内卷”问题,当前政策已在鼓励“弹性”工作制,但增加居民消费时间更倾向“治标”层面。目前“反内卷”政策已聚焦居民,包括鼓励带薪休假、弹性工作制等。《促进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五一”节前杭州等地已实行。此背景下“五一”假期社零增速(6.3%)出现近两年来首次上升。但“弹性”工作制等未从根源上解决工作时间持续增加这一核心。

      “内卷”的根源是就业在行业间分布不均,即制造业就业过多引发内卷,而服务业就业不足;关税可加速就业从制造业流入服务业,实现“再平衡”。外贸行业的内卷更为明显,且受关税2.0 冲击较直接。过去二十年生活性服务业(占比+7pct)是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失业(占比-5pct)的主要载体,而前者近年就业不足、工资增速更高;关税冲击会引导就业从制造业向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流入。

      目前,生活性服务业就业相对需求是额外不足的,短期来看有较大承接就业的空间。过往服务业就业占比与受需求影响的增加值占比变化一致;但2023 年服务就业与增加值存在约1.5 万亿缺口,较难切身感受的文体娱、居民服务等行业的就业占比显著偏低。反映在工资层面亦是生活性服务业工资涨幅(18.1%)明显超过制造业(10.7%),进一步显示出前者就业存在短缺。

      同时居民就业存在内生性的“自平衡”机制,也会使就业人员自发向生活性服务业流入。过往就业向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等高工资行业集中,但2021 年后,高工资不再是影响就业流动的关键。就业更多向工作时长较短的生活服务业流入,这些行业的时薪“被动”提高;如2021-2023年,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 小时,时薪增加9.3 元/小时;对应就业占比较2021 年上行0.2pct。

      三问:“反内卷”的长期方向?居民需求“服务化”趋势下,引导供给结构匹配需求结构变化。

      参考全球经验,居民需求呈现长期“服务化”趋势;而此过程引导就业与需求适配,有助于破解居民“内卷”难题。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在1-3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70%、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时,服务占总消费比重每年提升约0.6%左右,墨西哥、阿根廷等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类似。

      中观层面家庭小型化也会进一步激发旅游、美容等享受型需求,强化服务消费需求。

      消费转型已具备短期化特征,如分省社零与GDP 背离、新消费火热等,上述迹象或预示着居民消费偏好正趋宏观转型的关键阶段。近年我国新消费涌出,如演唱会、音乐节等票房大幅提升,2025 年6 月高达30.7 亿元。同时居民出行意愿持续向好,居民跨区出行现象比2019 年更明显,2024 年北京、上海以“卖家所在地”统计的社零负增长,但以“消费者所在地”统计的消费支出增速却不低。

      服务供给也在加速修复,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走强,新增岗位需求增多,有助于承接后续制造业的就业流出。近年服务业投资与潜在投资缺口或达1.5 万亿。2024 年下半年明显走低的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在2025 年大幅改善,5 月增速高达15.3%。部分行业在服务需求释放的带动下,用工需求也有增长,2025 年Q2 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等行业新增岗位占比上行1.6、1.1、0.6pct。

      风险提示: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耿佩璇 日期:2025-07-0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