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业点评:“南向通”参与机构扩容,非银机构投资经纪或迎机遇
事件: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公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二是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三是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同日,中国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发表演讲,其中提及中国香港证监会今年工作重点和三大策略方向时指出,香港证监会一直与内地监管机构积极合作,持续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目前,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近期向市场公布实施细则。
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2017年7月3日债券“北向通”正式开通,投资者通过“北向通”可实现在离岸市场买卖内地债券。2021年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运行,境内投资者可通过“南向通”机制安排畅通便捷地买卖香港市场债券,拓宽全球资产配置途径。此前内地投资者暂定为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含非银与农村金融机构)。另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以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交易对手方暂定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南向通”做市商。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将优化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投资者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并延长结算时间。后续还将有序扩大投资者范围,增加更多托管银行。
非银机构将参与债券“南向通”交易,投资标的范围与投资弹性有望提升。
本次措施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符合要求的境内投资者可通过“南向通”开展债券投资,标的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据中国香港金管局发布的《2024年香港债券市场概况》,2024年末香港债券市场中,港元债、离岸人民币债、G3货币债(以美元、欧元或日元计价的债券)未偿余额分别为1955亿美元、1732亿美元和5656亿美元。我们认为新政实施后,非银机构可通过“南向通”购买香港债券市场的多币种债券,满足多元化需求。投资标的范围拓宽,有助于提升非银机构债券投资弹性,进一步提升自营投资收益率。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有望提升港股人民币柜台交易规模。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下一阶段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进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香港交易所于2023年6月19日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初期涵盖24家香港上市公司,允许投资者通过港币或人民币柜台买卖同一证券。九家交易所参与者担任双柜台庄家提供流动性支持。入选企业以市值大、交易活跃的互联网及金融公司为主,包括腾讯控股、美团、中国平安等24只个股。截至2025/7/7,中信里昂证券、华泰金控香港、国泰君安香港、中金香港、中银国际证券等内地券商在港机构担任人民币交易柜台做市商。我们认为在南下资金入市趋势下,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参与交易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有助于降低换汇成本,提升投资便利度,增强人民币跨境支付与投资领域功能属性。在此过程中,内地证券公司、互联网券商、香港交易所等机构交易经纪收入有望同步提升,积极参与流动性支持的内地证券公司也有望拓展做市业务收入。
投资建议:2025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持续提升,交投热度维持高位,我们建议关注非银相关投资标的。内地券商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等港股业务布局较早、当前具备先发优势的头部券商。互联网金融建议关注九方智投控股、耀才证券金融、东方财富、同花顺、指南针、大智慧等标的。同时建议关注香港交易所等优质金融机构标的。
风险提示:债券南向通与人民币股票柜台交易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港股市场波动加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