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专题:多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电源价值量在膨胀
电源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生命线”,资本开支扩张有望带动订单陆续释放
电源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生命线”,价值量占比高。电源为核聚变装置磁体、加热系统以及辅助系统供电,要求容量高(100MW级别)、耐高压(最高达1MV)、耐大电流(100kA)、纹波小(1%-2%),相对传统工业电源研发、生产难度更高。以ITER为例,该托卡马克装置电源系统价值量占比约为15%,FRC、Z箍缩装置不需要超导磁体,且对电压、脉冲频率、充放电时间要求更高,电源价值量占比更高(Z箍缩电源价值量占比为50%左右)。
资本开支扩张有望带动电源订单陆续释放。中核系、中科院系等在“十五五”期间密集推进托卡马克实验堆建设;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计划2030年前实现聚变点火,验证Q>1;商业公司积极布局场反位形FRC装置,国内星能玄光计划2035年建成200MW FRC聚变电站。多种技术路线聚变堆密集建设,有望带动多类电源订单陆续释放。
托卡马克电源核心为脉冲功率电源,关注FRC、Z箍缩路线带来的电容、开关需求膨胀
托卡马克:核心为脉冲功率电源,包括磁体电源、辅助加热电源、无功补偿及滤波系统。1)磁体电源:调节磁体供电,实现等离子体生成和控制;壁垒在于需实现毫秒级别实时控制,纹波小、稳定性高,并输出数十kA大电流。2)辅助加热电源:辅助加热系统要求电源大容量、高电压、快速响应&保护时间短、释放能量小,脉冲阶梯调制电源(PSM)、逆变型高压电源(HVPS)能分别满足100kV及以下、MV级别辅助电源的需求。3)无功补偿及滤波系统:无功功率冲击来源于相控电源调节、失超保护、加热电源闪络,功率冲击可达100Mvar,会威胁到聚变装置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配套TCR阀、滤波电容、电抗器等组成的无功补偿及滤波系统。
场反位形FRC:装置简单、成本低,有望率先开启商业化,快控开关和脉冲电容价值量在膨胀。场反位形(FRC)是一种磁/磁惯性约束聚变技术,物理结构为直线型,无需外部加热源和环向磁场、装置简单,造价成本低和运行成本低,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从价值量占比来看:FRC装置不需要环向磁场线圈,且短脉冲放电特性导致磁体线圈材料多选用铜,磁体价值量占比有望较大降低(低于托卡马克的28%);FRC装置需要大脉冲电源支撑等离子体加速至超音速碰撞和压缩,该装置对电源依赖程度高,价值量占比有望提升(高于托卡马克的15%)。脉冲电容和快控开关分别承担FRC磁体大电流供电和时序控制的作用,均需要耐高压(高达40kV)、耐大电流(数十kA),两者还分别要求储能达几十kJ和微秒级开关时间,技术壁垒较高,为FRC装置电源的主要价值量环节。
Z箍缩:驱动器价值量占比达50%,快控开关和脉冲电容为核心组件。Z箍缩原理为依靠等离子体大电流产生向心磁场箍缩力,使等离子体压缩达聚变条件,无需超导磁体、紧凑设计成本低,核心环节为驱动器,价值量占比达50%。Z箍缩驱动器主要由脉冲电容和开关组成(开关控制电容充放电),核心参数要求包括脉冲频率高(0.1Hz)、脉冲电流大(数十MA级)、电流上升沿(百纳秒级)、储能大(百兆焦耳),能够提供满足参数需求电容和开关的供应商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可控核聚变行业在“十五五”期间资本开支进入加速释放周期,建议重点关注FRC装置和Z箍缩装置建设推进,带来电源系统价值量膨胀的机遇,脉冲电容、快控开关相关公司订单有望释放;其次关注托卡马克装置密集建设带来的磁体电源、辅助加热电源以及无功补偿及滤波系统机遇。
风险提示
可控核聚变实验结果不及预期、可控核聚变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