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社融数据点评:新旧动能转换将持续影响中长期融资需求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17 15:19:45
评论:0
研究结论
2025 年6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99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08 亿元(上个月同比多增2276 亿元,下同),好于市场预期。总体来看,6 月社融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显著扩大,背后有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预期依然偏弱,居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改善集中在短期;二是逆周期政策的力度和传导效率还在提升,在数据中有所体现。展望后续,鉴于短期内外需走弱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的影响可能持续,社融或延续总量稳、结构上短强长弱、政府融资强于内生需求的特征,一些观点认为这种居民与企业长期贷款需求偏弱的现象是投资者信心不足的体现,但我们认为,这一变化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结果,且早已在预期之内,相反金融资源对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的倾斜会进一步提振对新兴领域的预期。
6 月实体经济增量融资期限缩短,可能是因为“反内卷”的政策导向导致企业新增厂房、新设产能动力减弱,设备更新与研发投入的动力增强,尽管后者对中长期融资需求的带动不及前者,但将更加有效带动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实现。6 月信贷规模增加23600 亿元,同比多增1673 亿元(少增2274 亿元),改善较为明显,但从金融机构口径分项来看,中长期贷款规模表现弱于短贷。居民的角度,地产景气度偏低拖累中长端融资需求,2025 年6 月居民贷款增加5976 亿元,同比多增267 亿元(少增217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0 亿元(多减451 亿元),有所改善,但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反而缩小至151 亿元(232 亿元),意味着前期降息对居民购房意愿的提振作用较为有限,地产成交维持同比负增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6 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当月同比为-2.2%(-5%)。类似现象在企业信贷数据中也有所体现,2025 年6 月企业新增贷款17700 亿元,同比多增1400 亿元(少增2100亿元),其中短贷融资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4900 亿元(2300 亿元),改善幅度远大于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替代的票据融资的走弱幅度;与此同时,6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多增400 亿元(少增1700 亿元),从幅度上来说远不及短期贷款。同时,作为过去两个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替代融资渠道,6 月企业债券融资当月同比多增幅度也收窄至322 亿元(1211 亿元)。
逆周期政策积极发力的同时,宏观政策传导效率也逐渐提升,推动财政支出加速,带动全社会货币流动,进而推升货币供应量。随着年中多地调整预算,我们认为财政对货币供应量的推动还将继续维持,持续改善消费者与企业的体感。2025 年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为13508 亿元,虽不及之前若干月,但绝对水平依然处在历史同期次高值,当月同比多增幅度也达到5032 亿元(多增2319 亿元),增幅显著扩大,可见逆周期支持力度只增不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但 6 月财政存款反而环比下降8200 亿元,同比多减7 亿元(4-5 月分别多增1167 亿元和2729亿元)。这表明,随着相关稳增长机制逐渐完善(如6 月起部分地区专项债资金可用于支持偿还拖欠企业账款),财政资金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速度明显加快,带动货币供应量增长, M1、M2 同比增速分别为4.6%、8.3%(2.3%、7.9%),M1M2剪刀差缩小至-3.7%(-5.6%),即企业选择更多持有现金,背后原因一是企业长期投融资需求边际放缓,6 月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3.6%(2.7%),二是财政资金加速偿还企业账款,短期内为企业注入的流动性可能尚未转变为投资或采购。
风险提示
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07-17
2025 年6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99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08 亿元(上个月同比多增2276 亿元,下同),好于市场预期。总体来看,6 月社融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显著扩大,背后有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预期依然偏弱,居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改善集中在短期;二是逆周期政策的力度和传导效率还在提升,在数据中有所体现。展望后续,鉴于短期内外需走弱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的影响可能持续,社融或延续总量稳、结构上短强长弱、政府融资强于内生需求的特征,一些观点认为这种居民与企业长期贷款需求偏弱的现象是投资者信心不足的体现,但我们认为,这一变化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结果,且早已在预期之内,相反金融资源对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的倾斜会进一步提振对新兴领域的预期。
6 月实体经济增量融资期限缩短,可能是因为“反内卷”的政策导向导致企业新增厂房、新设产能动力减弱,设备更新与研发投入的动力增强,尽管后者对中长期融资需求的带动不及前者,但将更加有效带动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实现。6 月信贷规模增加23600 亿元,同比多增1673 亿元(少增2274 亿元),改善较为明显,但从金融机构口径分项来看,中长期贷款规模表现弱于短贷。居民的角度,地产景气度偏低拖累中长端融资需求,2025 年6 月居民贷款增加5976 亿元,同比多增267 亿元(少增217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0 亿元(多减451 亿元),有所改善,但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反而缩小至151 亿元(232 亿元),意味着前期降息对居民购房意愿的提振作用较为有限,地产成交维持同比负增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6 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当月同比为-2.2%(-5%)。类似现象在企业信贷数据中也有所体现,2025 年6 月企业新增贷款17700 亿元,同比多增1400 亿元(少增2100亿元),其中短贷融资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4900 亿元(2300 亿元),改善幅度远大于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替代的票据融资的走弱幅度;与此同时,6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多增400 亿元(少增1700 亿元),从幅度上来说远不及短期贷款。同时,作为过去两个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替代融资渠道,6 月企业债券融资当月同比多增幅度也收窄至322 亿元(1211 亿元)。
逆周期政策积极发力的同时,宏观政策传导效率也逐渐提升,推动财政支出加速,带动全社会货币流动,进而推升货币供应量。随着年中多地调整预算,我们认为财政对货币供应量的推动还将继续维持,持续改善消费者与企业的体感。2025 年6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为13508 亿元,虽不及之前若干月,但绝对水平依然处在历史同期次高值,当月同比多增幅度也达到5032 亿元(多增2319 亿元),增幅显著扩大,可见逆周期支持力度只增不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但 6 月财政存款反而环比下降8200 亿元,同比多减7 亿元(4-5 月分别多增1167 亿元和2729亿元)。这表明,随着相关稳增长机制逐渐完善(如6 月起部分地区专项债资金可用于支持偿还拖欠企业账款),财政资金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的速度明显加快,带动货币供应量增长, M1、M2 同比增速分别为4.6%、8.3%(2.3%、7.9%),M1M2剪刀差缩小至-3.7%(-5.6%),即企业选择更多持有现金,背后原因一是企业长期投融资需求边际放缓,6 月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3.6%(2.7%),二是财政资金加速偿还企业账款,短期内为企业注入的流动性可能尚未转变为投资或采购。
风险提示
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07-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