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点评:低利率时代的分红险领航与财险稳健扩张
事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5年6月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经营情况。2025年1至6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37,350亿元,同比+5.3%;6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6,748亿元,同比+12.9%。其中1至6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5.4%,财产险原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5.1%;6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908亿元,同比+16.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840亿元,同比+4.7%。
寿险高增长势头延续,市场利率下行下分红险产品的长期收益优势仍凸显。2025年1至6月寿险保费收入22,876亿元,同比+6.6%;6月单月寿险保费收入4,141亿元,同比+21.0%。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市场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保险产品的长期、稳健收益优势凸显,叠加7月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在6月提前催化“抢停售”情绪,推动6月单月保费继续高增。渠道来看,头部险企推进代理人“质态升级”,高产能代理人占比提升,推动高价值储蓄型产品新单增长;“报行合一”实施后银保渠道资源进一步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有望推动银保渠道规模和价值占比持续提升。年初由于去年同期较高基数以及各大险企切换分红险,保费规模同比短期有所承压;2025年4月后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单月保费持续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伴随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分红险有望凭借“保障+收益”属性竞争力走强,寿险负债端有望延续回暖。
健康险短期波动不改长期成长逻辑。2025年1至6月健康险保费收入4,614亿元,同比+0.1%;6月单月健康险保费收入735亿元,同比-3.8%。健康险保费收入短期波动,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三医改革控费背景下,高价药械使用减少,导致健康险的赔付空间短期有所波动,部分消费者感知保障价值有所减弱。当前健康险产品转型仍在过程中,传统医疗险面临转型调整,中高端医疗险尚在培育。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人身险板块已转向价值成长,寿险持续修复带来业绩弹性,健康险有望伴随中高端医疗险的开发迎来结构升级,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有望持续回暖,从而为全年负债端价值释放奠定基础。
汽车销量高增带来车险保费收入提升,非车险保费收入亮眼。2025年前6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505亿元、5,140亿元,分别同比+4.5%、+5.6%;6月单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85亿元、1,055亿元,分别同比+5.0%、+4.4%。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分别为1,353.0万辆、693.7万辆,同比分别+12.9%、+40.3%,预计新车销售持续景气,将带动车险承保规模的稳定提升。非车险保持亮眼表现,责任险、农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保持单月同比增长,6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6.4%、5.4%、5.5%和10.2%。
展望2025年,寿险有望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财险将聚焦规模和价值的再平衡。寿险方面,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监管引导推动保险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商业医疗险供给有望迎来增量。老龄化背景下,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财险方面,头部险企仍聚焦财险业务的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头部大型财险公司有望凭借规模优势和精细化管理继续做优做强,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头部财险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上半年保费收入持续向好,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自4月转正后继续保持正增,财险则保持稳健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整体来看,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持续演绎一直强调的“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建议重点关注长航二期改革效果凸显、资负两端表现均稳健的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端利率下行超预期、险企改革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