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政策点评:“投资于人”迈出坚实一步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29 10:50:37
评论:0
7 月28 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发布1。我们估算,按国家标准的年化补贴规模大约在千亿元量级,直接效果是增加育儿家庭可支配收入,边际上有利于拉动育儿消费和中青年群体消费。补贴资金来源方面,国家标准以内的部分由央地共担,我们预计可能中央财政承担比例较高,通过中央财政发力来支持育儿补贴政策落地。我们认为,育儿补贴成为国家制度,是“投资于人”政策方向的坚实一步,短期可能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不过要更有效提振总和生育率,还需要更大力度的财政直接生育补贴和间接普惠幼育支持,未来需关注这一政策方向上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按国家标准的年化补贴规模大约在千亿元量级,地方可以自行提高标准。根据补贴制度,“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 元”,补贴的年龄范围为“3 周岁以下婴幼儿”。2022-2024 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954 万人、902 万人、956 万人,如果按历史数据估算,则年化补贴额为1012 亿元。此外,省级或市级政府可以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但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需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育儿补贴政策的直接效果是增加可支配收入,边际上有利于拉动消费。根据补贴制度,资金会直接发放到“申领人或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这种直接现金补贴的政策,相当于是对育儿家庭的转移支付,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如果按70%的平均消费倾向估算,对应直接拉动消费规模为700 亿元,相当于2024 年GDP规模约0.05%。如果考虑到乘数效应,则对经济拉动的力度会大一点。
育儿消费和中青年群体的消费可能相对更为受益。一方面育儿相关的消费支出(例如婴幼儿奶粉等)可能受到一定拉动。另一方面,育儿家庭以中青年人为主,他们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增加,也会带动该群体其他消费的改善。相当于政府补贴育儿支出后,他们可以腾挪更多钱用于其他领域消费。从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构成来看,中青年群体的服装、交通通信、家用设备等消费比其他年龄段消费更多,这些品类消费可能相对更为受益。
补贴资金来源方面,国家标准以内的部分由央地共担,地方提标的部分地方自行承担。根据补贴制度,“对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所需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参考2025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央地分配比例(按照总体9:1 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我们预计育儿补贴国家标准以内的部分,可能以中央财政承担为主,且中、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高一些。在地方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中央财政积极发力,支持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或是未来的政策方向。
政策短期可能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未来更需关注“投资于人”政策方向的深化。我们在2025 年3 月发布的专题报告《投资于人:供需发力,需求为上》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投资于人”的措施提升未来的供给能力(人口和人力资本),增加当下的消费需求,既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增长潜力,也针对短期需求疲弱的问题。去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2,此后市场对育儿补贴政策有所预期,目前全国已有20 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除了育儿补贴政策,7 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3。而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可能还需要更大力度和更多维度的配套举措,未来需关注提振消费、“投资于人”政策方向上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段玉柱/周彭/黄文静/张文朗 日期:2025-07-29
按国家标准的年化补贴规模大约在千亿元量级,地方可以自行提高标准。根据补贴制度,“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 元”,补贴的年龄范围为“3 周岁以下婴幼儿”。2022-2024 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954 万人、902 万人、956 万人,如果按历史数据估算,则年化补贴额为1012 亿元。此外,省级或市级政府可以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但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需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育儿补贴政策的直接效果是增加可支配收入,边际上有利于拉动消费。根据补贴制度,资金会直接发放到“申领人或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这种直接现金补贴的政策,相当于是对育儿家庭的转移支付,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如果按70%的平均消费倾向估算,对应直接拉动消费规模为700 亿元,相当于2024 年GDP规模约0.05%。如果考虑到乘数效应,则对经济拉动的力度会大一点。
育儿消费和中青年群体的消费可能相对更为受益。一方面育儿相关的消费支出(例如婴幼儿奶粉等)可能受到一定拉动。另一方面,育儿家庭以中青年人为主,他们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增加,也会带动该群体其他消费的改善。相当于政府补贴育儿支出后,他们可以腾挪更多钱用于其他领域消费。从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构成来看,中青年群体的服装、交通通信、家用设备等消费比其他年龄段消费更多,这些品类消费可能相对更为受益。
补贴资金来源方面,国家标准以内的部分由央地共担,地方提标的部分地方自行承担。根据补贴制度,“对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所需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参考2025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央地分配比例(按照总体9:1 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我们预计育儿补贴国家标准以内的部分,可能以中央财政承担为主,且中、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高一些。在地方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中央财政积极发力,支持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或是未来的政策方向。
政策短期可能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未来更需关注“投资于人”政策方向的深化。我们在2025 年3 月发布的专题报告《投资于人:供需发力,需求为上》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投资于人”的措施提升未来的供给能力(人口和人力资本),增加当下的消费需求,既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增长潜力,也针对短期需求疲弱的问题。去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2,此后市场对育儿补贴政策有所预期,目前全国已有20 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除了育儿补贴政策,7 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3。而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可能还需要更大力度和更多维度的配套举措,未来需关注提振消费、“投资于人”政策方向上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段玉柱/周彭/黄文静/张文朗 日期:2025-07-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