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事件点评:北交所IPO受理提速 “优质供给”逻辑进入兑现期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29 18:40:34 评论:0
  事件:

      2025 年上半年,北交所IPO 受理数量显著提升,单月新增受理公司数量远超沪深交易所,成为IPO 申报最活跃的市场板块,供给端“量增+质优”特征显现。

      点评:

      精选高质成长股,增强资金识别效率。本轮北交所IPO提速并非仅是节奏加快,更体现为供给侧质量的系统性抬升。2025年上半年,A股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IPO申请,其中北交所占比高达65%,合计115家,远超沪深。尤其在6月30日当天,北交所单日受理32单,创历史新高。从盈利能力看,北交所受理企业利润中值普遍在8000万元以上,伴随审核机制规范化、财务门槛稳定落地,供给质量的整体上移正在成为趋势。

      覆盖技术密集型赛道,体现“小巨人”集中度。结构上,本轮受理呈现出明显的“制造+科技+新消费”多元并进特征。相较以往以中小机电、传统制造为主,本轮新增项目中不乏半导体设备、电子陶瓷、婴童食品、医疗器械等方向的代表性企业。产业维度的扩容不仅提升了北交所的市场覆盖能力,也将进一步丰富其指数基础和ETF产品构成,增强外部资金的参与意愿。

      推动北交所迈向配置型市场。申报提速对市场行为本身也具备风向标意义。过去北交所供给端节奏相对平稳,容易引发资金对存量个股的博弈集中。而当前受理量显著放大,叠加优质企业不断进入,市场交易逻辑开始向“定价新标的+筛选对标股”切换,推动存量估值体系重构。新股供给从“压制情绪”转向“带动主题”的逻辑正在形成:申报企业的质量越高,越容易带动资金情绪、强化市场预期,从而实现供给与流动性的正向循环。

      投资策略:建议重点跟踪IPO受理端“结构+节奏”的变化节律,重点挖掘三类标的:一是已受理或已问询的细分行业龙头型企业;二是与受理新标的高度对标、估值尚未重估的存量公司;三是具备高市值、高流动性、符合指数纳入潜力的“类核心资产”。在节奏选择上,优先关注拟募资规模适中、产业方向明确、机构预期充分的新股。

      风险提示:新股集中申报节奏存在阶段波动,或对短期市场流动性造成扰动;部分新项目估值预期较高,需防范定价偏离基本面;受理质量分布不均,仍需关注结构分化风险。 机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紫忆 日期:2025-07-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