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快评:“投资于人”具像化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7-29 18:43:24
评论:0
事件:7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 3 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 3600 元补贴。
一、育儿补贴正式公布,财政支持千亿规模。育儿补贴成为国家制度,是“投资于人”政策方向的坚实一步。根据方案公布的补贴标准,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2022~2024年出生),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2022-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956、902、954万人,考虑到育儿补贴有助于减缓出生率下降速度,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补贴金额分别为1188、1177、1162 亿元;至 2028年,由于2025年之前出生的婴幼儿已补发完毕,估算的财政补贴金额规模下降至957亿元。从资金来源上看,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发放育儿补贴”,2025 年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显著高于去年,预算支出金额相较 24 年实际支出多 1024 亿元,已经为育儿补贴留足空间。
二、补贴体现央地配合新范式。根据《方案》,中央财政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与去年以来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类似,央地分配比例(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中央财政出大头体现责任担当、地方财政出小头承担共同事权。并且,方案中指出,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区人口与发展实际,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各省市可因地制宜提高补贴标准,但提级补贴部分由地方承担。我们认为,未来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补短板等领域,中央牵头、地方参与(如央地9:1支出分配)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范式,体现中央财政主动加杠杆的特征。
三、生育提升相对渐进,消费提升更加直接。按照今年约1188亿的财政补贴规模,约占国内2024年名义GDP 的 0.1%。参考国外育儿补贴制度经验,英法瑞典等国生育现金补贴占GDP比例可达1.5-2.5%(OECD国家平均为1.12%),相对而言日本生育现金补贴/GDP 2019年仅为 0.66%;韩国更低,2019 年仅为 0.32%,对日韩两国持续下行的出生率而言支持作用有限。因此,我国生育补贴金额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短期内对于生育提升作用相对渐进。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则会更加直接,当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66左右,则上述补贴今年可带来约780亿元的消费增量,约占社会零售规模总额的0.16%。
四、鼓励生育信号意义强,后续政策仍有可能加码。育儿补贴制度注重引导和激励,信号意义强,意味着生育支持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方案》中提及“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未来补贴标准存在一定提升可能性。同时生育支持政策一定是打组合拳,后续还有可能建立涵盖家庭经济支持、住房、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促进长期生育意愿回升。例如,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完善普惠托育,化解入托难。
风险提示:1.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2.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3.海外经验不可比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吕雷 日期:2025-07-29
一、育儿补贴正式公布,财政支持千亿规模。育儿补贴成为国家制度,是“投资于人”政策方向的坚实一步。根据方案公布的补贴标准,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2022~2024年出生),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2022-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956、902、954万人,考虑到育儿补贴有助于减缓出生率下降速度,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补贴金额分别为1188、1177、1162 亿元;至 2028年,由于2025年之前出生的婴幼儿已补发完毕,估算的财政补贴金额规模下降至957亿元。从资金来源上看,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发放育儿补贴”,2025 年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显著高于去年,预算支出金额相较 24 年实际支出多 1024 亿元,已经为育儿补贴留足空间。
二、补贴体现央地配合新范式。根据《方案》,中央财政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与去年以来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类似,央地分配比例(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中央财政出大头体现责任担当、地方财政出小头承担共同事权。并且,方案中指出,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区人口与发展实际,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各省市可因地制宜提高补贴标准,但提级补贴部分由地方承担。我们认为,未来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补短板等领域,中央牵头、地方参与(如央地9:1支出分配)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范式,体现中央财政主动加杠杆的特征。
三、生育提升相对渐进,消费提升更加直接。按照今年约1188亿的财政补贴规模,约占国内2024年名义GDP 的 0.1%。参考国外育儿补贴制度经验,英法瑞典等国生育现金补贴占GDP比例可达1.5-2.5%(OECD国家平均为1.12%),相对而言日本生育现金补贴/GDP 2019年仅为 0.66%;韩国更低,2019 年仅为 0.32%,对日韩两国持续下行的出生率而言支持作用有限。因此,我国生育补贴金额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短期内对于生育提升作用相对渐进。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则会更加直接,当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66左右,则上述补贴今年可带来约780亿元的消费增量,约占社会零售规模总额的0.16%。
四、鼓励生育信号意义强,后续政策仍有可能加码。育儿补贴制度注重引导和激励,信号意义强,意味着生育支持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方案》中提及“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未来补贴标准存在一定提升可能性。同时生育支持政策一定是打组合拳,后续还有可能建立涵盖家庭经济支持、住房、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促进长期生育意愿回升。例如,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完善普惠托育,化解入托难。
风险提示:1.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2.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3.海外经验不可比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吕雷 日期:2025-07-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