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题研究:从上半年经济财政表现看人工智能“活水”如何润泽高质量发展
摘要
2025年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2025WAIC”)在上海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要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创新合作、共同治理,同时百余款产品全球首发、国产芯片崛起及大模型技术演进等成果亮相,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风向标,不仅掀起新一轮AI热潮,背后更代表的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正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本文以2025年上半年经济财政数据为依托,从供需两侧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形成的新助力及挑战。
正文
(一)经济财政分析
从经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1.1%,居服务业增速之首,显著高于GDP整体增速,侧面反映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不仅展现出行业整体的高景气程度,更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从财政收入端来看,科技型企业为财政收入韧性提供支撑。
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从4月起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1.9%、0.6%和1%,实现三连涨;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2.2%、13.8%,增速显著拉高整体税收水平,一定程度上表明科技服务业在土地财政下行周期中,正在逐步形成可靠的财政贡献能力。
从财政支出端来看,教育和科技支出为未来产业储备力量。
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为2.15万亿元、0.4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9.1%,成为主要支出科目,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支出增速,体现出我国对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