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研究:“反内卷”下的信贷投放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19 14:30:49 评论:0

  对于信贷投放而言,“反内卷”的首要之务,在于摒弃规模情节,降低供求矛盾,避免投放“畸低”利率贷款形成资金空转。然而,在实操过程中,贷款定价执行情况明显好于规模,推进信贷“反内卷”需要面临“政策导向VS考核体系”的博弈:

  一个是央行“容忍度”。央行作为货币、信贷和社融“直管部门”,对于信贷投放秉持两个“底线”:1、弱化规模不代表放弃规模。2、对国有大行“缩表”相对审慎。

  另一个则是银行KPI。据我们了解,总行不仅会考核央行口径贷款,甚至会考核纯贷款(剔除票据+非银),且机构层面对于普惠、绿色、制造业、科创等都设定了具体的增量、增速指标体系。“考核指挥棒”不作调整,银行难免会出现“赔本赚吆喝”的信贷虚增冲量行为。

  推进信贷“反内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信贷“前置倾向”愈发明显。银行会将有限的项目储备集中在一季度开门红投放,但农村金融机构岁末年初揽储行为,会对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形成一定分流效应,造成Q1资负缺口天然存在走扩压力。

  二是大小行信贷分化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景气度较高。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预计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有加速态势,重点聚焦水利、城市更新改造以及保交楼等领域。另一方面,以股份制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信贷出现负增长。

  三是信贷“时点效应”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季初和季中月份信贷较以往更弱,而季末则偏强。一方面,季初和季中月份,银行会很好的执行“反内卷”的要求,信贷出现深度回落。另一方面,银行会集中在季末投放,甚至会锚定同比多增来安排。在此情况下,4-5月、7-8月资金面会进入因信贷“塌方”而形成的衰退式宽松阶段,而6、9月份则高度依赖央行呵护。

  第二个维度,是月内信贷呈现“心电图”式负反馈。月内的信贷波动,表现“斜率”更加陡峭化,即月初、月中深度负增长。这种“心电图”式波动,会带来月初第一周或者上旬时点,信贷出现深度负增长,银行表现为现金回流,头寸充裕,对应的资金面往往在月内最为宽松。结束之后,资金则逐步收敛,且月内波动性较以往也会进一步加大。

  四是今年可能是LPR改革以来,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最小的一年。今年1-7月企业和房贷利率基本上稳定在3.2%和3.1%的水平,这背后反映出,贷款的供求矛盾得到了一定改善,且定价自律执行情况较好。目前,监管当局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不再过度追求传统的降息手段,而是倾向于通过财政贴息(如对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1%),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来实现,这会使得市场对于年内OMO和LPR降息预期进一步下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可能会更加侧重于“量”而非“价”。

  风险提示:经济景气度恢复偏慢、货币政策呵护力度不够、金融数据持续走弱。


天风证券 刘杰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