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增材制造)行业专题报告:工业消费双驱动,多领域仍有海量空间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29 15:18:36 评论:0

  投资要点:

  工业级为主导,向消费级渗透。2024年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3.30亿美元,全球下游应用领域前三分别为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医疗器械。随着3D打印产品逐步规模化应用和需求释放拉动,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15.00亿元,中国下游应用领域以工业级为主,前三分别为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国家政策支持及技术提升助推中国工业级3D打印行业加快发展,预计2027年中国工业级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55.00亿元。随着技术和材料不断突破迭代,3D打印下游应用场景正由工业级渗透至消费级。在多因素驱动下,消费级3D打印设备销量将呈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上限提升。

  渗透率较低,上升空间巨大。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3D打印需求较高,为较早使用3D打印技术领域之一,主要系3D打印技术突破传统制造技术对结构尺寸、复杂程度和成型材料的限制。3D打印技术能较好的完成航空航天领域的要求,渗透力持续提升,助力3D打印行业实现较快增长。医疗健康:3D打印技术从最初的医疗模型快速制造逐渐发展至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助听器外壳、植入物、复杂手术器械、康复辅具和增材制造药品,正逐步拓展更多细分领域应用场景,为医疗行业提供新的更精准、更有效、更安全的手术技术治疗方案。汽车制造: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从概念模型打印功能模型打印、功能部件制造,未来有望打通汽车生产全生命周期。随着汽车制造领域的工装夹具、模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增加将进一步助推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渗透率提升。消费电子:目前,国内SLM技术已成熟,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应用后逐步迁徙到消费电子领域。钛合金与3D打印技术结合有望成为发展新趋势,将助力3D打印技术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机器人:3D打印可以实现机器人零部件更自由的设计以及小批量柔性化生产,加快技术研发迭代和落地。未来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落地,结合3D打印技术及新材料将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及降低成本,同时能满足轻量化等要求,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标配评级。建议关注:铂力特(688333)、华曙高科(688433)大族激光(002008)、锐科激光(300747)、奥比中光(688322)。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东莞证券 谢少威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