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点评:预定利率切换在即,寿险稳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8-30 14:21:47 评论:0

  事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5年7月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经营情况。2025年1至7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2,086亿元,同比+6.8%;7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736亿元,同比+19.7%。其中1至7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1,153亿元,同比+7.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0,933亿元,同比+5.1%;7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448亿元,同比+26.2%,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288亿元,同比+5.2%。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寿险高增长势头延续,分红险产品的长期收益优势仍凸显。2025年1至7月寿险保费收入25,761亿元,同比+9.1%;7月单月寿险保费收入2,885亿元,同比+33.5%。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二季度例会,认定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为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后的首次触发下调。随后部分险企公告将新备案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下调,并于9月1日起不再受理超过上限的投保。受预定利率下调预期驱动,“抢停售”效应带动7月寿险保费收入进一步走强。产品结构方面,在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具备“保障+收益”属性的分红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渠道方面,个险渠道头部险企推进代理“质态升级”,高产能人力占比提升,新单动能逐步修复;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和考核优化推动下,持续向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价值贡献有望进一步抬升。后续在利率中枢下移与分红回馈稳定的共同作用下,寿险负债端增长的趋势有望延续。

  健康险保费收入短期承压但边际改善,长期成长逻辑不改。2025年1至7月健康险保费收入5,150亿元,同比持平;7月单月健康险保费收入536亿元,同比-0.7%。健康险保费收入持续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三医改革控费背景下,高价药械使用减少,健康险的赔付空间短期有所波动。当前健康险产品转型仍在过程中,传统医疗险面临转型调整,中高端医疗险尚在培育。但在长期看,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等因素均将支撑健康险渗透率与价值率上行。

  车险保费收入稳健增长,非车险保费收入亮眼。2025年前7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243亿元、5,690亿元,分别同比+4.4%、+5.8%;7月单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38亿元、550亿元,分别同比+3.9%、+7.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中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2025年前7月分别为1,581.7万辆、819.9万辆,同比分别+13.2%、+38.2%,预计新车销售持续景气,将带动车险承保规模的稳定提升。非车险保持亮眼表现,责任险、农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保持单月同比增长,7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8.3%、28.5%和16.1%。

  预计人身险公司将重点关注分红险,财产险公司注重定价和赔付率管理。

  寿险方面,分红险有望成为主线,在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分红险的中长期回报相对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仍具有吸引力。健康险在产品迭代中有望迎来结构升级,保费与新业务价值有望逐步回暖。财险方面,头部险企将继续强化定价与理赔管理,稳定综合成本率;车险有望稳健增长、非车险保持亮点,预计行业将注重保费规模与综合成本率的匹配,龙头有望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保费收入持续向好,人身险保费收入持续高增,财险则保持稳健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整体来看,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持续演绎“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建议重点关注长航二期改革效果凸显、资负两端表现均稳健的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端利率下行超预期、险企改革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 张凯烽,李劲锋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