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完整解”系列之二:中观视角:反内卷在年内如何落地?
股票资讯
阅读:24
2025-08-31 09:04:10
评论:0
聚焦今年,反内卷如何技术性落地?
中观视角与宏观视角不同,更关注年内政策如何落地。企业价格逐底竞争,正在加剧债务风险非线性暴露的可能性,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考验。因此,我们关注:在年内,当需求侧政策短期力度有限,部委如何在有约束的条件下,找到阻力最小的方向稳价。
在技术性稳价的目标指引下,我们认为反内卷在年内会预计形成三条相对独立的治理路径:1)推动PPI 同比增速止跌回升;2)CPI 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3)协调部分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进行产能治理。其中,价格目标大概率保持审慎、不会激进地寻求价格快速回升。
考虑拉动力与历史涨幅,提振PPI 靠传统大宗
提振PPI 的关键在于,找到对PPI 影响最显著的行业。各部委的最优解是:以尽可能少的行业,精准托举PPI 同比增速回升。
我们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价格同等涨幅下对PPI 的拉动力。我们使用“Σ 完全消耗系数ij*行业权重j”的方法计算i 行业涨价对PPI 的整体带动作用。我们发现,同等PPI 涨幅下,涨电价对PPI 的拉动效果最突出。但我们也看到,电子元器件这样的中游行业涨价对PPI 的拉动效果,好于煤炭采选为代表的部分上游行业。
光看拉动力是不够的,考虑短时间内价格能涨多少也很重要。涨不快的行业即便拉动力强,也不如涨得快但拉动力偏弱的行业。假设下半年就调节一个行业的PPI,在历史极限涨幅的约束下,能否带动年内整体PPI 同比增速转正?根据这一条件进行筛选,我们最终确定有六个行业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煤炭采选、油气开采、能源炼化、化工、钢铁、有色(冶炼)。
经测算,年内PPI 同比转正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今年年底前,若动力煤现货价、综合钢价、整体有色现货价格较6 月底价格各上涨8.14%,就有望带动PPI 同比增速在年底转正。
支撑CPI 同比正增长的关键是近月猪价
参考拉升PPI 的逻辑,对CPI 影响最大的两大分项是居住项(房租价格)和猪价。然而,从二季度央行城镇储户调查的结果看,房价“涨不动”的预期仍强,稳房价的难度远高于稳猪价。
从稳猪价的角度来看,三季度稳猪价的必要性更强。2024 年7 月~9 月猪价和CPI 同比增速高,映射到今年,7~9 月的CPI 同比增速的基数压力较大。因此,稳远期猪价的同时,也有必要兼顾短期供给放量对价格同比增速的影响。当供需手段协同发力,猪价对CPI 的支撑更强。
产能治理不会轻易扩面,更像“命题作文”
新兴产业的产能治理,虽然也是年内反内卷的必答题,但不像稳价,没有客观的筛选标准。但在光伏、新能源车之外,新兴产业产能治理扩面的概率不高。
如果调动一个完整部委的政策工具,新兴产业治理不是技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发现,工信部可以通过规定生产工艺、规定能耗标准、规定产品规格、设置产能上限、设置当年产量、调节电力指标等多角度约束行业生产和产能。只是,政策工具的调用,遵循约束力由弱到强的逻辑,需要时间磨合。
中观层面,“技术性”反内卷或持续到明年
总的来看,中观层面的反内卷是“技术性”的。我们认为,对于政策所涉及的行业,企业盈利改善并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稳价对PPI 的长期支撑仍要需求侧政策配合;另一方面,产能治理只有明确了方案,才能确定行业格局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风险提示
1、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性放大;2、政策相机抉择仍有不确定性;3、行业覆盖面可能更广;4、价格可能短暂不及预期;5、测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刘承昊 日期:2025-08-30
中观视角与宏观视角不同,更关注年内政策如何落地。企业价格逐底竞争,正在加剧债务风险非线性暴露的可能性,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考验。因此,我们关注:在年内,当需求侧政策短期力度有限,部委如何在有约束的条件下,找到阻力最小的方向稳价。
在技术性稳价的目标指引下,我们认为反内卷在年内会预计形成三条相对独立的治理路径:1)推动PPI 同比增速止跌回升;2)CPI 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3)协调部分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进行产能治理。其中,价格目标大概率保持审慎、不会激进地寻求价格快速回升。
考虑拉动力与历史涨幅,提振PPI 靠传统大宗
提振PPI 的关键在于,找到对PPI 影响最显著的行业。各部委的最优解是:以尽可能少的行业,精准托举PPI 同比增速回升。
我们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价格同等涨幅下对PPI 的拉动力。我们使用“Σ 完全消耗系数ij*行业权重j”的方法计算i 行业涨价对PPI 的整体带动作用。我们发现,同等PPI 涨幅下,涨电价对PPI 的拉动效果最突出。但我们也看到,电子元器件这样的中游行业涨价对PPI 的拉动效果,好于煤炭采选为代表的部分上游行业。
光看拉动力是不够的,考虑短时间内价格能涨多少也很重要。涨不快的行业即便拉动力强,也不如涨得快但拉动力偏弱的行业。假设下半年就调节一个行业的PPI,在历史极限涨幅的约束下,能否带动年内整体PPI 同比增速转正?根据这一条件进行筛选,我们最终确定有六个行业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煤炭采选、油气开采、能源炼化、化工、钢铁、有色(冶炼)。
经测算,年内PPI 同比转正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今年年底前,若动力煤现货价、综合钢价、整体有色现货价格较6 月底价格各上涨8.14%,就有望带动PPI 同比增速在年底转正。
支撑CPI 同比正增长的关键是近月猪价
参考拉升PPI 的逻辑,对CPI 影响最大的两大分项是居住项(房租价格)和猪价。然而,从二季度央行城镇储户调查的结果看,房价“涨不动”的预期仍强,稳房价的难度远高于稳猪价。
从稳猪价的角度来看,三季度稳猪价的必要性更强。2024 年7 月~9 月猪价和CPI 同比增速高,映射到今年,7~9 月的CPI 同比增速的基数压力较大。因此,稳远期猪价的同时,也有必要兼顾短期供给放量对价格同比增速的影响。当供需手段协同发力,猪价对CPI 的支撑更强。
产能治理不会轻易扩面,更像“命题作文”
新兴产业的产能治理,虽然也是年内反内卷的必答题,但不像稳价,没有客观的筛选标准。但在光伏、新能源车之外,新兴产业产能治理扩面的概率不高。
如果调动一个完整部委的政策工具,新兴产业治理不是技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发现,工信部可以通过规定生产工艺、规定能耗标准、规定产品规格、设置产能上限、设置当年产量、调节电力指标等多角度约束行业生产和产能。只是,政策工具的调用,遵循约束力由弱到强的逻辑,需要时间磨合。
中观层面,“技术性”反内卷或持续到明年
总的来看,中观层面的反内卷是“技术性”的。我们认为,对于政策所涉及的行业,企业盈利改善并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稳价对PPI 的长期支撑仍要需求侧政策配合;另一方面,产能治理只有明确了方案,才能确定行业格局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风险提示
1、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性放大;2、政策相机抉择仍有不确定性;3、行业覆盖面可能更广;4、价格可能短暂不及预期;5、测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刘承昊 日期:2025-08-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