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泰来(603659)25Q2业绩亮眼,拥有固态电池平台型优势
璞泰来(60365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5H1实现营业收入70.88亿元,同比增长11.95%;实现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长23.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29.17%。
业务呈稳定增长态势。25H1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与服务、新能源自动化装备与服务分别实现营收54.76/18.4亿元,同比增长16.74%/7.27%;毛利率分别为32.50%/25.40%,同比+3.57/-2.40pct。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保持持续增长,公司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积极拓展市场,实现了销量和收入的稳健增长。25Q2实现营收38.73亿元,同比+17.46%,环比+20.46%;实现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37.44%,环比+16.40%,业务稳定增长。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05%,同比-0.37pct,公司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了销售费用的管控;管理费用率4.49%,同比+0.24pct,部分新建产能投产,人员增加,薪酬费用和资产折旧摊销增加;研发费用率为5.68%,同比-0.51pct,新产品和工艺方面研发持续投入,研发材料和人员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为0.80%,同比+0.52pct,主要系报告期内存款利率下降,存款产品收益减少。
订单端展现积极态势,固态电池多业务条线布局。上半年在动力和储能电池带动下,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持续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持续巩固研发与工艺创新优势,以差异化的新产品组合积极匹配下游客户需求。隔膜涂覆订单饱满,匹配动力电池增量需求同时,储能领域获突破,份额提升、销量增速超行业;基膜与超细氧化铝新品为涂覆业务强支撑。PVDF稳品控、抓机遇获增量单。负极优化设计、升级工艺、创新设备,降本增效,经营改善;加快新品开发,性能领先,客户量产导入有序;四川一体化工厂一期产能投产,夯实成本与市场基础。自动化装备借头部客户扩产,上半年新订单回升,中后段注液、叠片、化成、包膜机等设备份额提升。2025年上半年,设备业务新接订单规模超过24亿元,同比大幅回升,确保全年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发展。公司利用平台型优势,积极布局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复合集流体和半固态复合膜等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并积极就固态电池前段、中段工艺设备解决方案进行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过去三年,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承接的相关工艺设备订单已超过2亿元。
负极材料控量降本、推进产能投产。近年来负极材料行业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公司严控低价产品的出货量规模,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水平,上半年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约7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同时,通过原料处理工艺、石墨化技改、供应链管理等多种降本增效举措的实施,公司负极材料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已得到积极改善,期末库存进一步降低,存货规模整体趋于合理水平。四川紫宸一期产能已逐步投入生产,针对即将量产的主力产品进行批量试产,测试结果显示产品符合客户要求,核心客户已完成审厂工作,并已实现陆续出货。安徽紫宸硅碳负极产能一期设备安装调试已基本完成,已具备生产能力,有望在消费电子、无人机领域逐步放量应用,力争实现年百吨级出货。2025年下半年,公司先进产能的稳步投产,创新型产品有望批量供应,将使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单吨盈利将迎来逐季向好的发展态势。
投资建议: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持续深化的业务布局,已发展成为一家电池关键材料和自动化装备及服务解决方案并行的平台型企业,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和联合研发不断构建创新的产品布局和新业务发展机会。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7/30.73/38.88亿元,对应EPS1.16/1.44/1.82元/股,PE19/16/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