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中药及医药商业2025H1复盘:短期承压,静待花开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08 14:49:18 评论:0

  中药:OTC需求偏弱、处方药集采影响消化,静待业绩回暖

  截至2025年8月31日,中药板块公司公告2025上半年业绩,业绩表现整体略显承压。我们汇总了多数中药企业的2025上半年业绩表现的影响因素及个股实现积极业绩的原因如下:(1)中药创新药企业:部分企业受2024H1高基数、产品集采降价等影响因而业绩承压,但如方盛制药在部分集采产品稳健销售的同时,渠道覆盖稳步推进,促使创新中药产品实现较快速的销售增长;以岭药业在经历去库存周期后叠加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迎来利润拐点。(2)OTC及消费类企业:部分企业受核心药品市场需求下降、消费疲软影响大健康业务等因素致使业绩承压,但如羚锐制药受益于人口老龄化长期发展逻辑;佐力药业乌灵胶囊具备“医保+基药”双目录资质,叠加集采大规格替换进而稳健放量。(3)国企改革:部分企业受经营战略调整、业务结构优化等因素影响致使业绩承压。

  零售药店:逐步迈进行业整合期,业绩修复正当时

  (1)行业层面:在监管趋严、价格透明度提高的趋势下,小型连锁及单体药店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根据中康CMH数据,2025Q1延续闭店趋势,全国环比净减少约3,000家药店,门店数回落至70万以下,随着市场淘汰出清,药店店均服务人数有望持续上升。我们认为合规运营、精细管理、选品和服务能力更强的大型连锁药店将进一步凸显优势,有望在“市场整合期”中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2)业绩层面:伴随行业对2024年“事件性”影响因素的良好消化以及合规运行程度的提高,未来有望一方面受益于连锁药店高合规度运营带来监管趋势回暖等;另一方面受益于各企业自身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门店理性拓展、新品类/新业态销售模式探索等实现经营业绩的企稳回升。(3)政策及专业资格层面:伴随统筹政策的持续推进,各省市处方外流各环节有望逐步打通、推进使用程度,促进线下药店客流量提升;同时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门诊统筹、院边店、DTP药房等专业资格门店,有望更好的承接外流处方,对现有部分区域统筹流转催化相对不明显的企业带来良好的业绩正循环。

  医药流通:市场修复,行业集中度提升,关注龙头经营质量提高

  随着两票制的推行,药品流通链条缩短,占据上下游资源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更易获取业务,同时随着药品流通市场市场规模的修复扩容、零售药店以及基层医疗终端份额占比的提升、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推进等,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伴随AI技术、CSO业务等的使用和开展,头龙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 余汝意,巢舒然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