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点评:产业化拐点在即 重视固态电池投资机会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08 15:53:54 评论:0
  7-8 月的科技硬件主线和指数同步出现资金面松动,历次大盘的调整都是超额板块切换的重要窗口,即若主线急跌后不能快速反弹创新高,则上方抛压的存在会导致部分浮盈盘获利了结,同时踏空主线的资金将选择相对低位方向尝试“另开一桌”。作为“0-1”产业趋势板块,固态电池中期成长逻辑较难证伪,且年内仍有诸多产业催化尚未落地,有望承接部分高位方向外溢资金并吸引持币者入场,若能出现更多产业层面积极变化,则有望进一步凝聚资金共识,行情高度可期。

    固态电池相较传统锂电在安全性、续航等方面具备优势,主流技术路线以硫化物为主

      固态电池较传统液态电池的核心差异为电解质,相比而言存在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等优点。传统液态电池使用以锂盐为主的电解质作为锂离子传输的介质,并通过隔膜来防止正负极短路,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它既承担了锂离子传导的功能,又具备隔膜的隔离作用。固态电池相比液态电池存在诸多优点:第一,固态电池热稳定较好,传统锂电电解质主要为易燃易挥发的六氟磷酸钠,漏液、碰撞起火等隐患始终难以解决,而固态电池在热失控初始温度能够达到600°C 以上,并且穿刺基本不起火,安全性大大提升;第二,目前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250-300Wh/kg,基本达到理论最高值,而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500 Wh/kg以上,得以提升的关键在于固态电解质适配更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此外,固态电池在倍率性能、循环寿命方面均优于液态电池。

      相较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有望成为电解质的主流技术路线。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三条电解质技术路线各有优劣,聚合物路线技术层面最为简单,但能量密度与离子电导率低是硬伤,即使通过材料改性+高温运行,聚合物离子电导率仅能达到10-4S/cm,严重限制了其商业化运用,从第一性原理上,硫化物技术路线在能量密度等参数上具备理论优势,但仍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易燃的硫化氢气体、制备难度较大等问题,2025 年2 月欧阳明高院士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全固态电池发展将确定主攻路线,从主流大厂技术路线选择来看,硫化物电解质拥趸居多。

    从产业终局看,固态电池替代空间广阔,消费电子、eVTOL、动力电池、机器人为核心应用场景

      固 态电池未来持续对传统锂电进行替代,市场规模潜力大。根据EVTank的预测数据,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GWh,2024-2030 年出货量CAGR 超80%,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亦有望持续扩大,2027 年为加速节点,到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 亿元。

      固态电池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率先导入,未来将持续赋能动力领域,eVTOL、机器人打开应用想象空间。从产业终局视角看,固态电池将实现对于锂电的完全替代,但中短期节奏上能量密度要求高、成本敏感性低的领域将率先完成渗透。

    消费电池成本敏感度低,单颗电芯容量小,规模化量产较为简单,或成为固态电池最先导入领域。产业进展来看,苹果2012 年便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期待部署于iPad、Macbook 等柔性设备,2015 年取得相关专利,2024 年6 月苹果重要手机电池供应商TDK 取得突破,相较目前规模生产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百倍,2024 年11 月华为申请硫化物专利旨在占领固态电池技术高地。

    固态电池有望深度赋能动力领域。动力电池领域是固态电池空间最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高及充电速度块等优势对传统电车存在颠覆性改变,但由于固态商用车成本暂时难以压减,量产普及尚需时日,2025 年2 月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判断,2027 年可以看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2030 年之后有望规模化应用  eVTOL、机器人两大领域为固态电池提供新的想象空间。eVTOL 场景本身要求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支撑。四部门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 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 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理论上需固态电池配合实现,低空经济有望打开固态电池的中长期市场。固态电池可有效延长机器人单次充电后的工作时长,减少频繁充电带来的不便,提升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连续性,亦符合机器人轻量化产业趋势,伴随T 链与国产机器人放量,固态电池装机想象空间广阔。

    作为“新能源2.0”时代的战略高地,固态电池得到政策支持与大厂深度布局,产业进展持续加速

      2024 年以来固态电池政策持续加码,当前关键验证节点在25 年底工信部中期审查。固态电池支持政策主要附着于新能源产业趋势演进,2020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首次将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2023 年12 月一汽牵头成立固态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2024 年5 月,工信部设立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计划投入约60 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预计于25 年底开展的中期审查成为固态电池产业趋势验证的核心节点,亦是龙头厂商成果分化的核心观察时机。

      头部厂商以点带面驱动产业链发展,固态电池量产装车提上日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芯厂,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整车厂均重点布局固态电池,根据公开的进度预期,2027 年是固态产业链验证的核心时间点:宁德时代2027 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宣称2027 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上车实验,上汽、长安、比亚迪等车企亦将固态电池装车时间同步拨向2027 年。

    多数固态电池厂商处于0-1 的早期中试阶段,当前设备端放量确定性更强

      固态电池前、中道设备技术壁垒更高,价值增量环节较多。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电设备存在较多差异,前、中道设备中的干法搅拌、等静压设备具备高“Know how”,而后道设备除了化成设备需要改造外,整体产线复用率较高,价值增量有限。在多数电芯、整车厂尚在小试、中试阶段,设备厂由于其必需性且单机设备量大成为业绩最先兑现方向。从中报业绩来看,先导智能作为整线设备厂,营收利润整体超预期,设备行业景气度初现端倪。而电解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技术路线尚待明确,目前正处于向头部厂商送样阶段,待头部厂商设立明确规范后格局方才确定。

    核心产业链环节与相关标的

      电芯与整车厂:固态电池再造电芯与整车厂第二增长曲线,重点关注电芯与整车龙头中期审查验证情况

      设备端:景气投资逻辑,固态电池中试、小试阶段相应设备放量更具确定性,重点关注壁垒更高、价值增量环节更多的前、中道设备供应商,重视具备整线设备生产能力的龙头厂商

      电池材料端:格局与技术路线不确定性较大,尚处于事件驱动背景下的主题投资阶段,重点关注硫化物电解质订单及正负级新材料创新进展注:本文所涉及个股或者公司仅代表与产业链或交易热点有关联,本文所引述的资讯、数据、观点均以展示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层面请参照东吴证券研究所各行业组所推荐标的。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刚/孔思迈 日期:2025-09-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