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行业研究周报:人形机器人产业或迎来产业应用拐点,重点关注产业链龙头奥比中光、柯力传感!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迈入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产品应用已初具规模
9月3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目前,其WalkerS系列已进入全球多家工厂实训,执行物料配送、装配搬运等实际生产任务,表明其产品已不再局限于演示和展示。与此同时,星尘智能(深圳)、智元创新(上海)、宇树科技(杭州)等企业也相继公布人形机器人订单,显示市场需求和企业认可度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从2025年春晚的舞台亮相,到挑战半程马拉松的高强度应用,人形机器人逐步突破“实验”与“展示”的边界,如今进入汽车制造等工厂车间的复杂生产环节,标志着其应用已从“观赏性”逐渐转向“实用性”。我们认为,这些订单的集中落地不仅意味着市场接受度提升,更显示人形机器人或正步入真正的产业化转折期。
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与政策资本的支持,正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迈向规模化商用。
技术突破:硬件核心部件如谐波减速器、高功率电机正在不断实现小型化与高精度升级,显著增强了关节灵活性和手部精细操作能力。软件上借助大模型推动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实现了“端到端”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在工厂场景中理解复杂指令、感知环境并作出相应动作反应。
成本下降:过去动辄上百万元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因核心部件本地化生产而显著下降,已进入数十万元甚至数万元区间;同时,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标准化设计降低制造费用,并计划实现万台级交付,以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研发与固定成本,有望持续压降价格。
政策与资本共振:政策红利与资本注入力度正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多地将人形机器人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杭州发布专项政策,将人形机器人整机、算法与核心零部件列入重点科研支持方向;北京市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国际范围内,近期优必选与国际投资机InfiniCapital签署了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多家企业也完成新一轮融资。这些举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研发资金和扩张保障。
这三股合力正切实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生产”。逐步实现国内外近年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23年11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同时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等未
来规划。如今两年后,2025年8月14日由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愿景与现实》表示,中国现今已将人形机器人置于了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这些国内外的官方观点再次提示了政策层面的导向。而当前国内WalkerS等产品进入工厂实训的趋势也进一步验证了产业正在朝规模化应用迈进的可信度。
建议关注:
1)奥比中光: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深度绑定微软英伟达。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国内服务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过70%。
2)柯力传感: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