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快评:六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09 09:38:38
评论:0
主要观点
核心观点:4 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 月以来各地陆续召开项目储备会筹备,8 月政策行净融资+PSL 当月净增加额大幅提升,或反映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落地中。
从当前各地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基于市场化运行,以政策性银行为运作主体、央行可能通过PSL 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总额度或在5000 亿左右(其中1000 亿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当然具体落在今年的额度还需观察。支持方向上,或是“八大领域”,包括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消费领域、城市更新等。影响而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或在10 倍以上,5000 亿或可撬动投资5 万亿元,占2024 年固投的10%左右,当然,该部分并非全部是增量投资、也并非全部落在当年。
一、情况简介:什么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4 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目的而言,参照发改委党组6 月27 日在《学习时报》上的刊文,“…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一步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不足问题”。
从进度来看,当前或在持续推进中。5 月以来多地开展项目宣讲会/储备会,8月21 日,据21 世纪经济报道,“5000 亿‘准财政’工具将出”。从数据上看,观察政策行净融资+PSL 当月净增加额(政策行发债筹集资金,央行通过PSL提供支持),8 月大幅提升至2315 亿元,为2019 年来同期最高值,历史上2022年8-11 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放时,这一数值也大幅抬升,或反映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落地中。
二、运作方式:本次可能如何运作?
结合当前各地披露的信息,本轮运作方式上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或以市场化机制运作。主要参照5 月21 日湖州市商务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市场化机制弥补财政短板…是稳投资的关键抓手”此外,从各地表态来看,本次发改委对项目审核或较为严格。
二是政策行或为运作主体,在各地项目宣讲会/对接会上,政策行多参与其中。
三是央行(PSL)或参与配合,参照5 月21 日湖州市商务局表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由央行PSL(抵押补充贷款)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本次或将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参照8 月5 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超“(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有1000 亿元明确定向支持民营企业。”v 三、历史回顾:有何相似的工具?
一是2022 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运作方式来看,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筹资设立SPV(基础设施基金),并基于市场化原则进行股权投资,自负盈亏,全年共投放资金7399 亿。彼时支持的,主要是三类领域,一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二是2015-2017 年专项建设基金。运作方式上,由国开行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筹资,并以此建立专项基金,国开行和农发行在国家发改委提供的各地优质项目中选择具体的项目,提供项目建设资本金。2015-2017 年分七批合计投放2 万亿。从投向来看,主要是城市管廊、三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
四、体量感知:规模可能有多大?
体量而言,本次或在5000 亿元,但落在今年的额度尚需观察。参考信息有两个:一是5 月22 日,宜宾市国资委举办2025 年第二期“国资大讲堂”提及,“…国家于今年4 月底设立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二是8 月5 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及“今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 亿元”。
五、重点方向:或是“八大领域”
各地多提及“八大领域”,但完整的名单不可得,重点领域至少包括:①数字经济领域,支持网络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②绿色低碳领域,支持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③人工智能领域,支持智慧港口、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供应链等;④消费领域,支持家居、建材、纺织等各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商业、城乡商业网点等;⑤城市更新的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等亦在支持范围内。
六、拉动测算:对固投的拉动有多大?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或在10 倍以上,一是假设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假设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资本金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占比按照上限50%估算,则撬动倍数为10 倍,而若资本金中新型政策性工具占比低于50%,则撬动倍数会更大。二是参照2022 年经验,彼时贵州市、深圳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分别为12 倍、27 倍。当然该部分并非完全是增量撬动。
对固投而言,假设撬动倍数为10 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额为5000 亿元,则预计拉动投资5 万亿元,占2024 年固投51 万亿的10%左右,当然该部分并非完全是增量拉动、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也并不完全落在当年。
风险提示:内容搜集不完备,政策力度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韩港 日期:2025-09-08
核心观点:4 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 月以来各地陆续召开项目储备会筹备,8 月政策行净融资+PSL 当月净增加额大幅提升,或反映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落地中。
从当前各地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基于市场化运行,以政策性银行为运作主体、央行可能通过PSL 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总额度或在5000 亿左右(其中1000 亿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当然具体落在今年的额度还需观察。支持方向上,或是“八大领域”,包括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消费领域、城市更新等。影响而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或在10 倍以上,5000 亿或可撬动投资5 万亿元,占2024 年固投的10%左右,当然,该部分并非全部是增量投资、也并非全部落在当年。
一、情况简介:什么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4 月政治局会议提及“…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目的而言,参照发改委党组6 月27 日在《学习时报》上的刊文,“…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一步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不足问题”。
从进度来看,当前或在持续推进中。5 月以来多地开展项目宣讲会/储备会,8月21 日,据21 世纪经济报道,“5000 亿‘准财政’工具将出”。从数据上看,观察政策行净融资+PSL 当月净增加额(政策行发债筹集资金,央行通过PSL提供支持),8 月大幅提升至2315 亿元,为2019 年来同期最高值,历史上2022年8-11 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放时,这一数值也大幅抬升,或反映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落地中。
二、运作方式:本次可能如何运作?
结合当前各地披露的信息,本轮运作方式上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或以市场化机制运作。主要参照5 月21 日湖州市商务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市场化机制弥补财政短板…是稳投资的关键抓手”此外,从各地表态来看,本次发改委对项目审核或较为严格。
二是政策行或为运作主体,在各地项目宣讲会/对接会上,政策行多参与其中。
三是央行(PSL)或参与配合,参照5 月21 日湖州市商务局表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由央行PSL(抵押补充贷款)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本次或将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参照8 月5 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超“(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有1000 亿元明确定向支持民营企业。”v 三、历史回顾:有何相似的工具?
一是2022 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运作方式来看,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筹资设立SPV(基础设施基金),并基于市场化原则进行股权投资,自负盈亏,全年共投放资金7399 亿。彼时支持的,主要是三类领域,一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二是2015-2017 年专项建设基金。运作方式上,由国开行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筹资,并以此建立专项基金,国开行和农发行在国家发改委提供的各地优质项目中选择具体的项目,提供项目建设资本金。2015-2017 年分七批合计投放2 万亿。从投向来看,主要是城市管廊、三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
四、体量感知:规模可能有多大?
体量而言,本次或在5000 亿元,但落在今年的额度尚需观察。参考信息有两个:一是5 月22 日,宜宾市国资委举办2025 年第二期“国资大讲堂”提及,“…国家于今年4 月底设立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二是8 月5 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及“今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 亿元”。
五、重点方向:或是“八大领域”
各地多提及“八大领域”,但完整的名单不可得,重点领域至少包括:①数字经济领域,支持网络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②绿色低碳领域,支持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③人工智能领域,支持智慧港口、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供应链等;④消费领域,支持家居、建材、纺织等各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商业、城乡商业网点等;⑤城市更新的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等亦在支持范围内。
六、拉动测算:对固投的拉动有多大?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或在10 倍以上,一是假设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假设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资本金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占比按照上限50%估算,则撬动倍数为10 倍,而若资本金中新型政策性工具占比低于50%,则撬动倍数会更大。二是参照2022 年经验,彼时贵州市、深圳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撬动倍数分别为12 倍、27 倍。当然该部分并非完全是增量撬动。
对固投而言,假设撬动倍数为10 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额为5000 亿元,则预计拉动投资5 万亿元,占2024 年固投51 万亿的10%左右,当然该部分并非完全是增量拉动、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也并不完全落在当年。
风险提示:内容搜集不完备,政策力度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韩港 日期:2025-09-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